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近亲属拒证权问题研究

TABLE OF CONTENTS第7-10页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导论第14-15页
一、近亲属拒证权的背景考察第15-22页
    (一) 近亲属拒证权的概念和意义第15-16页
        1、人权、拒证权和近亲属拒证权的概念第15-16页
        2、近亲属拒证权的意义第16页
    (二) 近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的历史演进第16-19页
        1、“亲亲相隐”制度的理论渊源第17页
        2、“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第17-18页
        3、“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近代的变化第18-19页
    (三) “亲亲相隐”制度存在的原因分析第19-22页
        1、家国一体的宗法制社会结构第19-20页
        2、巩固皇权统治的需要第20页
        3、缓解司法专横与株连第20-21页
        4、刑民不分的律法传统第21-22页
二、近亲属拒证权的域外法律规定第22-25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近亲属拒证权的有关规定第22-23页
        1、美国关于近亲属拒证权的有关规定第22页
        2、英国关于近亲属拒证权的有关规定第22-23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近亲属拒证权的有关规定第23-25页
        1、德国关于近亲属拒证权的有关规定第23页
        2、法国关于近亲属拒证权的有关规定第23-24页
        3、日本关于近亲属拒证权的有关规定第24-25页
三、当前我国关于近亲属拒证权的司法实践第25-33页
    (一)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近亲属拒证权规定的进步与缺陷第25-27页
        1、第188条规定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第25-26页
        2、第188条规定的内容存在缺陷第26-27页
    (二) 我国近亲属拒证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表现第27-28页
        1、普通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自愿作证第27页
        2、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以及性犯罪中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回避作证第27-28页
        3、近亲属为保护犯罪嫌疑人而作假证明或者毁灭证据导致自身获罪第28页
    (三) 我国近亲属拒证权缺失的弊端第28-30页
        1、近亲属拒证权的缺失侵犯了个人自由,不利于基本人权的保护第28-29页
        2、近亲属拒证权的缺失违背了公众意愿,不利于法律权威的树立第29页
        3、近亲属拒证权的缺失降低了证据质量,不利于程序法治的进程第29页
        4、近亲属拒证权的缺失破坏了家庭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第29-30页
    (四) 我国近亲属拒证权缺失的原因分析第30-33页
        1、实体正义与程序正当之间的价值失衡第30页
        2、取证方式与证明标准之间的矛盾冲突第30-31页
        3、过于强调法的阶级性属性第31页
        4、司法工具主义的影响第31页
        5、发现案件事实与强迫近亲属作证的矛盾在我国并不突出第31-33页
四、近亲属拒证权的合理性分析第33-36页
    (一) “期待可能性”理论基础第33页
    (二) “刑法谦抑性”的现实需要第33-34页
    (三) “恢复性司法”现代司法理念第34-35页
    (四) 尊重与保障人权的需要第35页
    (五) 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的价值选择第35-36页
五、完善我国近亲属拒证权的制度设计第36-43页
    (一) 近亲属拒绝作证权的适用主体第36-38页
        1、依法合理限制配偶行使拒证权第36页
        2、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的范围第36-37页
        3、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不能行使近亲属拒证权第37页
        4、加强对未成年近亲属的保护第37-38页
    (二) 近亲属拒绝作证权行使的范围第38-39页
        1、近亲属可以拒绝作证的事项第38页
        2、近亲属不可以拒绝作证的刑事案件范围第38-39页
    (三) 近亲属拒证权的行使方式第39-41页
        1、权利的申请程序第39-40页
        2、权利的救济程序第40页
        3、权利的放弃程序第40-41页
    (四) 不得滥用近亲属拒证权第41-43页
        1、近亲属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或者窝藏、包庇罪的个案评析第41页
        2、近亲属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或者窝藏、包庇罪的例外规定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研究
下一篇:精神病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