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电磁—超声对3003合金成形制造过程中组织性能强度的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3003合金的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3003深冲用铝合金的特点及应用第9-10页
        1.1.2 3003深冲用铝合金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现状第10-11页
    1.2 连续铸轧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连续铸轧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2 电磁场应用在材料成形中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超声能场应用在材料成形中的研究现状第13页
        1.2.4 电磁、超声能场应用在连续铸轧中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织构理论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制耳现象第15页
        1.3.2 织构理论的发展第15-17页
        1.3.3 制耳率调制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2 实验过程与检测方法第19-30页
    2.1 实验方案第19页
    2.2 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第19-21页
        2.2.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2.2 电磁-超声辅助能场铸轧实验设备第20页
        2.2.3 冷轧与退火实验设备第20页
        2.2.4 冲杯实验设备第20-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26页
        2.3.1 电磁-超声辅助能场铸轧实验方法第21-22页
        2.3.2 冷轧与退火实验方法第22-24页
        2.3.3 冲杯实验方法第24-26页
    2.4 检测与分析方法第26-29页
        2.4.1 金相组织观察第26页
        2.4.2 SEM及EDS分析第26页
        2.4.3 力学性能测试第26-27页
        2.4.4 织构分析第27-28页
        2.4.5 深冲性能测试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电磁-超声铸轧带坯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第30-34页
    3.1 电磁-超声能场对铸轧带坯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0页
    3.2 电磁-超声能场对铸轧带坯的微观组织的影响第30-33页
        3.2.1 铸轧带坯的金相组织对比第30-31页
        3.2.2 铸轧带坯的织构对比研究第31-32页
        3.2.3 铸轧带坯的析出相对比研究第32-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3003铝合金铸轧带坯在后续加工中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第34-48页
    4.1 冷轧与退火工艺对3003铝合金板带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4-39页
        4.1.1 不同冷轧加工率下3003铝合金板带的力学性能第34-36页
        4.1.2 不同退火温度下3003铝合金板带的力学性能第36-39页
    4.2 冷轧与退火工艺对3003铝合金板带微观组织的影响第39-44页
        4.2.1 不同冷轧加工率下3003铝合金板带的组织演变第39-41页
        4.2.2 不同退火温度下3003铝合金板带的组织演变第41-44页
    4.3 冷轧与成品退火对3003铝合金析出相的影响第44-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5 3003铝合金铸轧薄带的冲压成型性能研究第48-66页
    5.1 3003铝合金铸轧板带的织构演变第48-59页
        5.1.1 不同加工率下3003铝合金板带冷轧织构的演变第48-53页
        5.1.2 不同成品退火温度下3003铝合金薄板再结晶织构的演变第53-58页
        5.1.3 不同成品退火时间下3003铝合金薄带再结晶织构的演变第58-59页
    5.2 3003铝合金铸轧带坯在后续加工中冲压成型性能分析第59-65页
        5.2.1 不同加工率下3003铝合金铸轧薄带冲压成型性能分析第59-61页
        5.2.2 不同成品退火温度下3003铝合金铸轧薄带的冲压成型性能第61-63页
        不同成品退火时间下3003铝合金铸轧薄带的冲压成型性能第63-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6-67页
    6.1 全文总结第66页
    6.2 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系统矩阵相似准则研究及其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大型模锻压机低速运行分析和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