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社会公平视野中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导论第9-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公共服务研究概述第10-13页
        1.2.1. 国外公共服务研究第10-11页
        1.2.2 国内公共服务研究第11-13页
        1.2.3 国内外公共服务研究现状评述第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4-15页
        1.5.1 研究重点第14页
        1.5.2 研究难点第14-15页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的基本理论第16-25页
    2.1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相关概念及关系第16-19页
        2.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16-17页
        2.1.2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第17-18页
        2.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化供给与社会公平第18-19页
    2.2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的意义第19-21页
        2.2.1 细分服务对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第19-20页
        2.2.2 转变政府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第20页
        2.2.3 实现公民参与,提高决策科学性第20-21页
    2.3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2.3.1 罗尔斯正义论第二原则第21-22页
        2.3.2 公民参与理论第22-23页
        2.3.3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3-25页
第3章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模式的构建第25-34页
    3.1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的依据第25-28页
        3.1.1 客观条件下的非均等现状和差异化需求第25-26页
        3.1.2 公共服务发展的内在规律第26-27页
        3.1.3 当代政府治理变革的必然趋势第27-28页
    3.2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的原则第28-30页
        3.2.1 公平优先,增进效率第28-29页
        3.2.2 科学分类,重点明确第29页
        3.2.3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第29-30页
        3.2.4 优化结构,均衡供给第30页
    3.3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实现途径设计第30-34页
        3.3.1 服务范围的分类第30-31页
        3.3.2 供给方式的选择第31-32页
        3.3.3 供给工具的判断第32-34页
第4章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的实证研究——以长沙市义务教育为例第34-39页
    4.1 长沙市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34页
    4.2 长沙市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问题的原因第34-36页
        4.2.1 公众公共服务参与程度不高第35页
        4.2.2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单一第35页
        4.2.3 差异化公共服务意识淡薄第35-36页
    4.3 长沙市义务教育差异化供给的优化第36-39页
        4.3.1 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第36-37页
        4.3.2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第37-38页
        4.3.3 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第38-39页
第5章 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的对策与建议第39-44页
    5.1 建立科学高效的公民参与和需求表达机制第39-40页
        5.1.1 培育公民积极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程度第39页
        5.1.2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拓展多元参与渠道第39-40页
        5.1.3 完善公众需求识别,增强政务信息反馈第40页
    5.2 坚持政府主导,培育多元合作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第40-42页
        5.2.1 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多元供给主体第41页
        5.2.2 降低公共服务准入门槛,创造良好服务氛围第41-42页
    5.3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施行差异化收费管理第42-43页
        5.3.1 优化财权和事权,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第42页
        5.3.2 推行公共服务差异化收费制度第42-43页
    5.4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健全民主监督体系第43-44页
        5.4.1 树立科学绩效观,推行基本公共服务问责制第43页
        5.4.2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回应性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政策参与模式研究
下一篇:深圳特区一体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