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构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2.1 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概念 | 第19页 |
2.2 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 | 第19-20页 |
2.3 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2页 |
2.4 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 | 第22-24页 |
第3章 内蒙古农发行粮油类贷款信贷风险管理概况 | 第24-40页 |
3.1 内蒙古农发行背景介绍 | 第24-28页 |
3.1.1 内蒙古农发行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3.1.2 内蒙古农发行主要职能 | 第25-27页 |
3.1.3 内蒙古农发行主要业务 | 第27-28页 |
3.2 内蒙古农发行粮油类贷款信贷风险类型 | 第28-30页 |
3.2.1 监管风险 | 第28-29页 |
3.2.2 信用风险 | 第29页 |
3.2.3 政策风险 | 第29-30页 |
3.3 内蒙古农发行粮油类贷款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第30-34页 |
3.3.1 粮油类贷款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第30-31页 |
3.3.2 粮油类贷款 CM2006 信贷风险管理平台 | 第31-34页 |
3.4 内蒙古农发行粮油类贷款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0页 |
3.4.1 粮食收购贷款条件管理不完善 | 第34-36页 |
3.4.2 贷后监管不到位 | 第36-37页 |
3.4.3 信贷风险防控制度不完善 | 第37-38页 |
3.4.4 队伍建设与信贷业务发展不适应 | 第38-40页 |
第4章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与经验 | 第40-44页 |
4.1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第40-42页 |
4.1.1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 第40页 |
4.1.2 美国农业政策性银行 | 第40-41页 |
4.1.3 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 | 第41-42页 |
4.1.4 泰国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 | 第42页 |
4.2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 | 第42-44页 |
4.2.1 优化客户结构 | 第42-43页 |
4.2.2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 第43页 |
4.2.3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 第43-44页 |
第5章 内蒙古农发行粮油类贷款信贷风险管理举措 | 第44-55页 |
5.1 从严把握粮食收购贷款条件 | 第44-47页 |
5.1.1 坚持保优不保劣原则 | 第44页 |
5.1.2 建立战略性粮油优质客户群 | 第44-45页 |
5.1.3 加强贷前尽职调查 | 第45-47页 |
5.2 加强粮油类贷款贷后监查力度 | 第47-50页 |
5.2.1 提高贷后监查意识 | 第48页 |
5.2.2 建立粮油销售情况监测体系 | 第48-49页 |
5.2.3 建立不良贷款档案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5.3 完善粮油类贷款信贷风险防控机制 | 第50-52页 |
5.3.1 清晰明确信贷风险管理责任 | 第50-51页 |
5.3.2 完善信贷担保风险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5.4 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 第52-55页 |
5.4.1 推进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第52-53页 |
5.4.2 全面提升员工职业素质 | 第53页 |
5.4.3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