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制度的改革探析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量刑制度概述及量刑偏差问题 | 第12-22页 |
一、量刑与量刑制度释义 | 第12-13页 |
二、量刑制度的涵义与要素 | 第13页 |
三、量刑偏差问题及其不良影响 | 第13-15页 |
(一) 阻碍了刑罚目的的实现 | 第14-15页 |
(二) 损害了司法的公正形象 | 第15页 |
(三) 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 | 第15页 |
四、形成量刑偏差问题的原因 | 第15-22页 |
(一) 形成刑事量刑偏差的主观原因 | 第15-19页 |
(二) 造成量刑偏差的客观因素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量刑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2-27页 |
一、刑罚报应性与恢复性并举原则 | 第22-23页 |
二、司法权力正当行使和合理限制原则 | 第23-24页 |
三、量刑标准统一与特殊对待原则 | 第24-25页 |
四、量刑法庭主导与社会参与原则 | 第25页 |
五、量刑法定性与合理性原则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域外量刑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7-33页 |
一、量刑指南制度的基本要素 | 第27-29页 |
(一) 美国《量刑指南》的变迁 | 第27-28页 |
(二) 英国的论理式量刑指南 | 第28页 |
(三) 澳大利亚的信息化量刑指南 | 第28-29页 |
二、量刑建议制度的基本要素 | 第29-31页 |
(一) 法国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29-30页 |
(二) 德国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30-31页 |
(三) 其他国家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31页 |
三、比较域外量刑制度的有益启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对量刑制度的实践探索 | 第33-39页 |
一、山东淄川法院的"阳光量刑"程序 | 第33-34页 |
二、河南高院的量刑答辩制度 | 第34-35页 |
三、江苏姜堰法院的规范化量刑 | 第35-36页 |
四、上海浦东新区法院的量刑程序独立化 | 第36-37页 |
五、最高法院的《量刑程序指导意见》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对量刑制度的理性建构 | 第39-49页 |
一、在量刑依据上,应是量刑均衡与量刑差别的融合 | 第39-42页 |
(一) 设计初衷 | 第39-40页 |
(二) 制度模式 | 第40-42页 |
二、在量刑手段上,应是先例参照和法官经验的融合 | 第42-45页 |
(一) 设计初衷 | 第42-43页 |
(二) 制度模式 | 第43-45页 |
三、在量刑方式上,就是法庭主导与多方参与的融合 | 第45-49页 |
(一) 设计初衷 | 第45-47页 |
(二) 制度模式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感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