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税收征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6页
        1.2.3 文献简评第16-17页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7页
        1.3.1 产业转移工业园第17页
        1.3.2 税收征管第17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及创新第18-19页
第2章 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概况第19-29页
    2.1 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情况简介第19-25页
        2.1.1 产业转移工业园基本概况第20页
        2.1.2 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定位及目标第20页
        2.1.3 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引资政策与措施第20-21页
        2.1.4 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主要成效第21-25页
    2.2 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第25-27页
        2.2.1 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的新机遇第25页
        2.2.2 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新挑战第25-27页
        2.2.3 税收扶持是应对机遇与挑战的关键第27页
    2.3 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税收现状第27-29页
第3章 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税收征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9-37页
    3.1 税收政策不健全第29-31页
        3.1.1 广东省政府重财政补贴轻税收调控第29页
        3.1.2 税收优惠政策较少且导向作用较弱第29-30页
        3.1.3 以直接优惠为主导致受益面局限第30-31页
    3.2 税源监控有难度第31-34页
        3.2.1 难以摸清转移企业家底第31-32页
        3.2.2 跨区情报交换机制缺失第32页
        3.2.3 协税护税机制建设不全第32-33页
        3.2.4 征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第33页
        3.2.5 专业涉税人才严重匮乏第33-34页
    3.3 税收服务不到位第34-37页
        3.3.1 信息服务机制不畅第34-35页
        3.3.2 税务人员意识观念缺位第35-36页
        3.3.3 税务机关服务与管理的矛盾第36-37页
第4章 国内外对转移企业税收征管的经验启示第37-43页
    4.1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第37-39页
        4.1.1 国内外工业园税收优惠的典型经验第37-38页
        4.1.2 税收优惠政策对转移企业的影响第38页
        4.1.3 启示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第38-39页
    4.2 创新税源监控制度第39-40页
        4.2.1 部分国家分类监管的典型经验第39页
        4.2.2 分类管理实施对转移企业税收征管的影响第39-40页
        4.2.3 启示对企业税源实施分类监管第40页
    4.3 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第40-43页
        4.3.1 部分国家纳税服务的典型经验第40-41页
        4.3.2 纳税服务对转移工业园企业税收征管的影响第41-42页
        4.3.3 启示建立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第42-43页
第5章 对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现有税收征管问题的具体建议第43-49页
    5.1 健全税收政策体系第43-44页
        5.1.1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第43-44页
        5.1.2 完善税收抵免政策第44页
        5.1.3 完善环保税收政策第44页
    5.2 创新税源监控机制第44-46页
        5.2.1 建立规范有效的税源监控管理制度第44-45页
        5.2.2 创新地区间税收情报交换制度第45页
        5.2.3 明确专门管理机构及职能定位第45-46页
        5.2.4 提高队伍素质和科学征管水平第46页
    5.3 加强税收服务体系第46-49页
        5.3.1 建立“转移企业税收之家”第46-47页
        5.3.2 转变税收管理思维方式第47页
        5.3.3 加强涉税处理案例应用第47-48页
        5.3.4 充分发挥中介代理作用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 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税务机关调研采访问题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资本流动结构变化对一国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审计公告的以公共预算改革推动廉政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