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集群技术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作业调度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 课题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14-15页 |
1.4.1 课题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 第17-28页 |
2.1 SLURM 计算集群 | 第17-22页 |
2.1.1 slurmd 本地守护进程 | 第18-19页 |
2.1.2 slurmctld 中央守护进程 | 第19页 |
2.1.3 命令行应用程序 | 第19-20页 |
2.1.4 作业在 slurm 上的执行过程 | 第20-22页 |
2.2 Platform MPI、HyperWorks、RADIOSS | 第22-23页 |
2.2.1 Platform MPI | 第22页 |
2.2.2 HyperWorks | 第22-23页 |
2.2.3 RADIOSS | 第23页 |
2.3 作业调度算法 | 第23-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一种计算集群作业预调度系统模型的设计 | 第28-52页 |
3.1 系统整体架构 | 第28-30页 |
3.2 模块功能和用户接口 | 第30-33页 |
3.2.1 模块功能 | 第30-32页 |
3.2.2 用户接口 | 第32-33页 |
3.3 作业状态模型 | 第33-36页 |
3.3.1 作业状态模型的定义 | 第33页 |
3.3.2 作业状态变迁 | 第33-36页 |
3.4 作业预调度器 | 第36-41页 |
3.4.1 存储作业的数据结构 | 第37-38页 |
3.4.2 脚本控制文件 | 第38-40页 |
3.4.3 作业预调度算法的设计 | 第40-41页 |
3.5 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与计算集群之间的通信 | 第41-45页 |
3.5.1 SSH2 协议 | 第41-42页 |
3.5.2 通信过程 | 第42-43页 |
3.5.3 发送命令与解析命令返回的结果 | 第43-45页 |
3.6 计算模型管理 | 第45-48页 |
3.6.1 上传计算模型 | 第46页 |
3.6.2 标签管理 | 第46-47页 |
3.6.3 计算模型维护 | 第47-48页 |
3.7 数据存储 | 第48-5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一种计算集群作业预调度系统模型的实现 | 第52-59页 |
4.1 作业预调度算法的实现 | 第52-53页 |
4.2 命令结果解析器的实现 | 第53-54页 |
4.3 作业预调度器的实现 | 第54-58页 |
4.3.1 作业预调度器的工作流程 | 第54-55页 |
4.3.2 用户上传作业至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 | 第55-56页 |
4.3.3 运行作业 | 第56-57页 |
4.3.4 作业下载器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59-66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59页 |
5.2 测试的目的和方法 | 第59页 |
5.3 软件平台 | 第59页 |
5.4 构建 SLURM 计算集群 | 第59-63页 |
5.4.1 安装 CentenOS 操作系统 | 第59-61页 |
5.4.2 NFS 客户端安装与配置 | 第61页 |
5.4.3 SLUM 计算集群计算节点安装与配置 | 第61-63页 |
5.5 测试结果 | 第63-65页 |
5.5.1 功能性测试 | 第63页 |
5.5.2 压力测试 | 第63-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