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山东小城镇旧城更新模式的研究--以德州陵县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论题相关研究状况第9-12页
     ·论题启由第9-10页
     ·论题研究背景第10-12页
   ·论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第12-13页
     ·理论意义第12页
     ·实践意义第12-13页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第13页
   ·论题研究方法第13-15页
     ·资料收集调查第13-14页
     ·资料分析第14-15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第15-26页
   ·论题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5-19页
     ·“小城镇”的基本概念第15-17页
     ·“旧城更新”的概念第17-19页
     ·“模式”的基本概念第19页
   ·国外旧城更新理论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第19-23页
     ·理论的转变——从“形体规划论”到“人本主义”第20-21页
     ·操作方法的转变——从大规模重建到小尺度渐进式更新第21-22页
     ·价值观的转变—从单一目标的物质改造到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第22-23页
   ·国内旧城更新理论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第23-25页
     ·对国外城市更新理论的引入第23页
     ·有机更新思想第23-24页
     ·系统更新思想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小城镇旧城更新中的系统研究第26-32页
   ·小城镇旧城研究中系统观的建立第26页
   ·小城镇旧城自身因子要素系统第26-30页
     ·自然要素解析第26-27页
     ·人工要素解析第27-29页
     ·人文要素解析第29-30页
   ·小城镇旧城的外部影响要素系统第30-31页
     ·社会观念要素第30页
     ·政策决策要素第30-31页
     ·经济要素第31页
     ·公众行为要素第31页
     ·技术方法要素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山东小城镇旧城现状及问题分析——以陵县为例第32-41页
   ·陵县旧城的概况第32-33页
     ·陵县旧城的自然条件第32-33页
     ·陵县的历史渊源第33页
   ·陵县旧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3-37页
     ·河道状况堪忧第34页
     ·土地利用率低下第34-35页
     ·建筑落后杂乱第35-36页
     ·文物缺乏保护第36页
     ·商业分散滞后第36页
     ·道路交通混乱第36页
     ·绿化系统缺乏第36-37页
   ·小城镇旧城更新的外部影响因素第37-38页
     ·思维观念落后第37页
     ·社会网络复杂第37-38页
     ·土地政策决策滞后第38页
     ·经济的落后第38页
     ·公众参与弱化第38页
     ·技术方法落后第38页
   ·山东小城镇旧城的基本特征第38-40页
     ·历史性第39页
     ·中心性第39页
     ·多元性第39页
     ·和谐性第39-40页
     ·滞后性第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建立在系统观上的小城镇旧城更新模式——以陵县为例第41-76页
   ·山东小城镇旧城更新整体模式第41-45页
     ·小城镇旧城更新整体模式的提出——整合第41-43页
     ·山东小城镇旧城更新的整合目标第43页
     ·山东小城镇旧城更新的整合原则第43-45页
   ·山东小城镇旧城自身要素的整合模式研究——以陵县为例第45-65页
     ·保护利用——旧城自然要素有机整合第45-46页
     ·梳理重构——旧城人工要素有机整合第46-61页
     ·融合串联——旧城文化要素有机整合第61-65页
   ·山东小城镇旧城外部影响要素的整合模式研究第65-75页
     ·立足于山东现状的旧城更新观念第65-69页
     ·重视政府和政策的规范主导作用第69-70页
     ·建立有效的小城镇旧城更新机制第70-72页
     ·体现山东的文化特色和经济关联性第72-74页
     ·注重更新的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结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第81-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中山路街区活力复兴策略研究
下一篇:旧城滨海区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小港湾改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