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研究综述 | 第12-24页 |
1.1 观点采择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2 观点采择分类的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空间观点采择和社会观点采择 | 第13-15页 |
1.2.2 想象自己观点的观点采择和想象他人观点的观点采择 | 第15-16页 |
1.3 自动观点采择:内隐心智化与代心智化的争论 | 第16-21页 |
1.3.1 点采择范式 | 第16-17页 |
1.3.2 预期注视范式 | 第17-18页 |
1.3.3 预期冲突范式 | 第18-20页 |
1.3.4 社会西蒙任务 | 第20-21页 |
1.4 视觉线索效应与观点采择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4-28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4-25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25页 |
2.3 研究目的及假设 | 第25-26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2.4.1 理论意义 | 第26页 |
2.4.2 现实意义 | 第26-28页 |
3 实验一 视野内他人和情景对自动观点采择的影响 | 第28-35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3.2.1 被试 | 第28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2.3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3.2.4 实验程序 | 第29-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3.3.1 反应时 | 第31-32页 |
3.3.2 错误率 | 第32页 |
3.4 讨论 | 第32-35页 |
4 实验二 视野外他人和情景对自动观点采择的影响 | 第35-41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4.2.1 被试 | 第35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4.2.3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4.2.4 实验程序 | 第36-3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4.4 讨论 | 第39-41页 |
5 综合讨论 | 第41-46页 |
5.1 观点采择中的视觉线索效应 | 第41-42页 |
5.2 对视野外他人的自动观点采择 | 第42-44页 |
5.3 自动观点采择的影响 | 第44页 |
5.4 内隐心智化与代心智化的协同作用 | 第44-46页 |
6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46页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6-48页 |
7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