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来源 | 第10-11页 |
(二)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法律选择原则》制定的过程 | 第14-18页 |
(一)《法律选择原则》制定的背景 | 第14-16页 |
(二)《法律选择原则》制定的目的 | 第16-18页 |
二、《法律选择原则》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规定 | 第18-33页 |
(一)《法律选择原则》的适用范围 | 第19-21页 |
(二)选择法律的时间 | 第21页 |
(三)选择法律的方式与形式 | 第21-23页 |
(四)选择法律的范围 | 第23-24页 |
(五)选择法律协议的效力 | 第24-28页 |
(六)选择法律的效力范围 | 第28-29页 |
(七)债权转让相关规定 | 第29页 |
(八)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 | 第29-33页 |
三、《法律选择原则》顺应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国际发展趋势 | 第33-40页 |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历程 | 第33-34页 |
(二)《法律选择原则》顺应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发展趋势的体现 | 第34-40页 |
四、《法律选择原则》增加创新性规定兼顾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拓展与限制 | 第40-46页 |
(一)纳入并阐释“法律规则” | 第40-42页 |
(二)单独规定选择法律协议形式要求条款 | 第42-43页 |
(三)解决“格式之争”的困境 | 第43页 |
(四)赋予当事人选择适用反致的权利 | 第43-44页 |
(五)兼顾非法院地国的公共政策 | 第44-46页 |
五、《法律选择原则》对我国涉外合同领域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46-53页 |
(一)我国涉外合同领域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规定 | 第46-49页 |
(二)《法律选择原则》对我国涉外合同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启示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