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信用环境与正规、非正规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信用环境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2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3 信用环境与金融发展关系的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 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第15-16页
    1.5 本文篇章结构安排第16-17页
    1.6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以及研究展望第17-18页
第2章 理论分析:信用环境与正规、非正规金融第18-24页
    2.1 信用环境的内涵和界定第18页
    2.2 正规、非正规金融的内涵和界定第18-20页
    2.3 我国信用环境与正规、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第20-22页
        2.3.1 我国信用环境现状分析第20-21页
        2.3.2 我国正规、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第21-22页
    2.4 信用环境影响金融发展的机理分析第22-23页
        2.4.1 良好的信用环境降低金融交易费用第22页
        2.4.2 良好的信用环境减少金融信息不对称第22-23页
        2.4.3 良好的信用环境弥补金融契约的不完全性第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变量选取、研究方法及模型设定第24-33页
    3.1 样本和变量的选取及处理第24-27页
        3.1.1 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衡量指标的选取第24-25页
        3.1.2 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衡量指标的选取第25页
        3.1.3 信用环境衡量指标的选取第25页
        3.1.4 控制变量的选取第25-27页
    3.2 数据的来源第27页
    3.3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27-30页
    3.4 研究方法及模型设定第30-32页
        3.4.1 面板数据的模型设定第30-31页
        3.4.2 面板数据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第31页
        3.4.3 工具变量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信用环境与正规、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3-39页
    4.1 信用环境与正规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3-34页
    4.2 信用环境与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4页
    4.3 控制变量与正规、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4-36页
        4.3.1 经济发展水平与正规、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4-35页
        4.3.2 教育水平与正规、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5页
        4.3.3 金融监管与正规、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5页
        4.3.4 城镇化水平与正规、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35-36页
    4.4 稳健性分析: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第36-38页
        4.4.1 工具变量的选取第36页
        4.4.2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第36-38页
    4.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5章 发展正规、非正规金融外部环境的政策建议第39-43页
    5.1 加强“信用环境建设”逐步形成以软约束代替硬约束的正规金融发展格局第39-40页
        5.1.1 政府主导下的信用环境建设第39页
        5.1.2 建立更加全面的个人征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第39-40页
        5.1.3 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第40页
    5.2 信用环境与法律环境并重,引领非正规金融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第40页
    5.3 改善正规金融的行政监管,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行政监管第40-41页
    5.4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金融的全面发展第41-42页
    5.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结论及启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关中地区农户信贷配给问题实证分析
下一篇:ACLEDA银行 商业贷款的评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