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难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2 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 | 第18-26页 |
2.1 通货膨胀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1 西方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我国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 通货膨胀的测度 | 第19-22页 |
2.3 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 | 第22-26页 |
2.3.1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第22-23页 |
2.3.2 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 | 第23-24页 |
2.3.3 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 | 第24页 |
2.3.4 结构型通货膨胀 | 第24页 |
2.3.5 输入型通货膨胀 | 第24-25页 |
2.3.6 预期型通货膨胀 | 第25-26页 |
3 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 第26-33页 |
3.1 后危机时代国外通货膨胀的表现 | 第26-27页 |
3.2 后危机时代国内通货膨胀的表现 | 第27-28页 |
3.3 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 第28-33页 |
3.3.1 需求膨胀 | 第28-29页 |
3.3.2 流动性过剩 | 第29页 |
3.3.3 成本推动 | 第29-30页 |
3.3.4 价格结构性上涨 | 第30-31页 |
3.3.5 输入性强 | 第31-32页 |
3.3.6 预期加强 | 第32-33页 |
4 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 | 第33-43页 |
4.1 模型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4.1.1 模型选择 | 第33-34页 |
4.1.2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4.2 静态回归模型 | 第34-35页 |
4.3 动态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35-41页 |
4.3.1 平稳性检验 | 第35-36页 |
4.3.2 滞后期与稳定性检验 | 第36-37页 |
4.3.3 协整检验 | 第37页 |
4.3.4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 第37-38页 |
4.3.5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38-39页 |
4.3.6 VAR 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 | 第39-41页 |
4.4 实证分析启示 | 第41-43页 |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 第43-4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5.2 政策启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