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1 白芷简介 | 第13页 |
1.2 白芷药理及临床研究 | 第13页 |
1.3 白芷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15页 |
1.3.1 香豆素类成分 | 第14页 |
1.3.2 挥发油成分 | 第14页 |
1.3.3 白芷多糖 | 第14-15页 |
1.3.4 微量元素 | 第15页 |
1.4 香豆素类化合物概述 | 第15-18页 |
1.4.1 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15页 |
1.4.2 香豆素类化合物提取 | 第15-16页 |
1.4.3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16-18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2章 白芷愈伤组织中化学成分测定 | 第20-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总酸度的测定(酸碱滴定) | 第20-21页 |
2.2.2 总酚测定(福林比色法) | 第21页 |
2.2.3 总糖测定(苯酚-硫酸法) | 第21-22页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2.3.1 总酸度测定结果 | 第22页 |
2.3.2 总酚含量测定结果 | 第22-23页 |
2.3.3 总糖测定 | 第23-24页 |
2.4 讨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白芷愈伤组织中总香豆素提取与测定 | 第25-3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3.1.1 材料 | 第25页 |
3.1.2 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3.1.3 方法 | 第25-2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3.2.1 总香豆素含量的测定 | 第27-29页 |
3.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9-32页 |
3.2.3 总香豆素提取条件的正交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3.2.4 验证实验 | 第34页 |
3.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4章 白芷愈伤组织总香豆素的纯化 | 第36-47页 |
4.1 材料与试剂 | 第36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4.2.1 上样液的制备 | 第36页 |
4.2.2 总香豆素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4.2.3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试验 | 第36-37页 |
4.2.4 大孔吸附树脂动态吸附的单因素试验 | 第37-38页 |
4.2.5 正交试验 | 第38-3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4.3.1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试验结果 | 第39-40页 |
4.3.2 单因素试验 | 第40-44页 |
4.3.3 正交试验 | 第44-46页 |
4.3.4 验证试验 | 第46页 |
4.4 讨论 | 第46-47页 |
第5章 白芷愈伤组织生长和总香豆素合成的调控 | 第47-5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5.1.1 材料 | 第47页 |
5.1.2 生长培养基优化 | 第47页 |
5.1.3 香豆素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5.1.4 数据统计 | 第4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5.2.1 基本培养基对白芷愈伤组织生长及总香豆素合成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2 不同碳源对白芷愈伤组织生长及总香豆素合成的影响 | 第48-49页 |
5.2.3 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白芷愈伤组织生长及总香豆素合成的影响 | 第49页 |
5.3 讨论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