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植物感应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 第10-11页 |
1.2 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11-12页 |
1.3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G 蛋白偶联受体的作用 | 第12-17页 |
1.3.1 植物 GPCR 介导的细胞信号途径组分 | 第12-13页 |
1.3.2 植物 GPCR 在生长发育中的功能 | 第13-15页 |
1.3.2.1 植物 GPCR 影响种子萌发 | 第13-14页 |
1.3.2.2 植物 GPCR 影响幼苗的发育 | 第14页 |
1.3.2.3 植物 GPCR 影响根的生长 | 第14-15页 |
1.3.3 植物 GPCR 调控生长发育的模型 | 第15-17页 |
1.4 课题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GCR2 参与植物感应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 第20-40页 |
2.1 材料 | 第20-25页 |
2.1.1 供试植株 | 第20页 |
2.1.2 引物 | 第20-21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1.5 培养基及营养液 | 第23页 |
2.1.6 溶液配制 | 第23-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2.2.1 拟南芥的种植与培养 | 第25页 |
2.2.2 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纯合体的筛选 | 第25页 |
2.2.3 拟南芥总 RNA 的提取 | 第25-26页 |
2.2.4 RTPCR 与 cDNA 的合成 | 第26-27页 |
2.2.5 Real Time PCR 检测不同品系拟南芥中目的基因 GCR2 的表达 | 第27页 |
2.2.6 提取拟南芥全蛋白 | 第27-28页 |
2.2.7 考马斯亮蓝 G250 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28-30页 |
2.2.8 SDSPAGE 分析 | 第30页 |
2.2.9 Western Blot 检测 | 第30-31页 |
2.2.10 拟南芥主根长度的测定 | 第31页 |
2.2.11 酶联免疫法 (ELISA)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3.1 拟南芥 GCR2 过表达和回复突变株纯合植株的筛选 | 第32-33页 |
2.3.2 拟南芥 GCR2 过表达植株纯合植株的鉴定 | 第33-34页 |
2.3.3 拟南芥 GCR2 回复突变株纯合植株的鉴定 | 第34-35页 |
2.3.4 拟南芥 GCR2 转基因植株的根长实验 | 第35-37页 |
2.3.5 GCR2 转基因拟南芥全蛋白与生物素标记的 3OC6HSL 结合 | 第37页 |
2.4 小结 | 第37-40页 |
第三章 体外表达 GCR2 蛋白作为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受体功能的研究 | 第40-62页 |
3.1 材料 | 第40-43页 |
3.1.1 供试菌株及质粒 | 第40页 |
3.1.2 引物 | 第40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40-42页 |
3.1.4 仪器设备 | 第42页 |
3.1.5 培养基 | 第42-43页 |
3.2 方法 | 第43-49页 |
3.2.1 制备大肠杆菌 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43页 |
3.2.2 大肠杆菌 DH5α的热击转化 | 第43-44页 |
3.2.3 质粒 DNA 的提取 | 第44页 |
3.2.4 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 DNA | 第44-45页 |
3.2.5 制备大肠杆菌 BL21 感受态 | 第45页 |
3.2.6 大肠杆菌 BL21 的热击转化 | 第45页 |
3.2.7 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GCR2 的构建 | 第45-46页 |
3.2.8 重组大肠杆菌 BL21 (pET28aGCR2)的诱导表达 | 第46-47页 |
3.2.9 SDSPAGE 分析 | 第47页 |
3.2.10 Western Blot 检测 | 第47页 |
3.2.11 带有 Histag 标签的可溶性重组 GCR2 蛋白的纯化 | 第47-48页 |
3.2.12 纯化后 GCR2 蛋白液的除盐浓缩 | 第48页 |
3.2.13 放射自显影 | 第48-49页 |
3.2.14 微量热泳动仪 (MST) | 第49页 |
3.2.15 酶联免疫法 (ELISA)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3.3.1 GCR2 蛋白原核表达菌株 BL21 (pET28aGCR2)的构建 | 第49-51页 |
3.3.2 重组 GCR2 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51-53页 |
3.3.3 重组 GCR2 蛋白的纯化及浓缩除盐 | 第53-54页 |
3.3.4 GCR2 抗体的验证 | 第54-55页 |
3.3.5 放射自显影检测 GCR2 蛋白与氚标记的 3OC6HSL 结合 | 第55页 |
3.3.6 酶联免疫法分析 GCR2 蛋白与 AHLs 结合的受体功能 | 第55-58页 |
3.3.7 微量热泳动仪分析 GCR2 蛋白与 AHLs 结合的受体功能 | 第58-60页 |
3.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