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页 |
·研究理论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路径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特色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社会公共资源的供需及其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社会公共资源的性质和供给原则 | 第17-20页 |
·社会公共资源的性质 | 第17-18页 |
·社会公共资源的二维连续分布 | 第18-19页 |
·社会公共资源的供给原则 | 第19-20页 |
·社会公共资源的供需特点和供给主体 | 第20-21页 |
·社会公共资源的供需特点 | 第20页 |
·社会公共资源的供给主体 | 第20-21页 |
·社会公共资源的阶段性理论 | 第21-22页 |
·关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22-23页 |
·文献评述 | 第23-24页 |
第3章 不同类型区域人口变动概况 | 第24-28页 |
·不同类型区域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总量变动 | 第24-25页 |
·不同类型区域人口总量、结构概况 | 第25-26页 |
·不同类型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变动概况 | 第26-28页 |
第4章 人口规模与公共财政支出的矛盾分析 | 第28-34页 |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总量变动 | 第28页 |
·公共财政支出总量变动与结构变动 | 第28-29页 |
·公共财政投入总量变动与人口总量变动 | 第29-31页 |
·科教文卫支出变动与公共财政支出变动 | 第31-34页 |
第5章 人口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 | 第34-44页 |
·不同类型区域公共卫生资源总量与人均水平分析 | 第34-35页 |
·静安、普陀、闵行三区的公共卫生资源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三区公共卫生资源概况描述 | 第35-36页 |
·三区公共卫生资源人均水平比较 | 第36-37页 |
·三区人口规模与公共卫生类资源的供需矛盾 | 第37-38页 |
·三区人口空间结构分布与公共卫生资源的供需矛盾 | 第38-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6章 学龄人口与公共教育资源配置 | 第44-56页 |
·不同类型区域公共教育资源总量与师生比 | 第44页 |
·静安、普陀、闵行三区公共教育资源比较分析 | 第44-46页 |
·三区公共教育类资源概况描述 | 第44-45页 |
·三区公共教育资源人均水平比较 | 第45-46页 |
·三区人口年龄结构与公共教育资源的矛盾分析 | 第46-48页 |
·三区人口空间结构分布与教育资源配置的矛盾分析 | 第48-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7章 老年人口与公共养老资源配置 | 第56-64页 |
·不同类型区域老年人口年龄分布 | 第56-57页 |
·静安、普陀、闵行三区公共养老资源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三区公共养老资源概况描述 | 第57页 |
·三区公共养老资源人均水平比较 | 第57-58页 |
·人口负担系数与公共养老资源供需 | 第58-61页 |
·人口负担系数与公共养老资源需求 | 第58-59页 |
·不同类型区域的人口负担系数状况与公共养老资源供给 | 第59-61页 |
·三区老年人口未来发展趋势与公共养老资源的供需矛盾分析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4-7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66页 |
·人口与公共资源配置普遍存在不协调现象 | 第64-65页 |
·不同类型区域人口与公共资源配置间的主要矛盾不同 | 第65-66页 |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对策建议 | 第66-70页 |
·应该探索构建基于常住人口的区域公共资源配置模式 | 第66-67页 |
·应及时建立与发展阶段相一致的社会事业公共财政支出机制 | 第67页 |
·在公共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注意其辐射效应,实现区域间的资源互补 | 第67-68页 |
·打破公共资源年龄界限,建立多代同堂的专业"托幼养老"机构 | 第68页 |
·及时建立居民需求导向型的供给模式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