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论 | 第11-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介绍 | 第12-13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介绍 | 第13-16页 |
(三) 研究范畴的界定 | 第16-17页 |
1. 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 | 第16页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新课程改革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18-26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依据的主要理论 | 第18-22页 |
1. 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学评价 | 第18-20页 |
2. 建构主义思想与教学评价 | 第20-21页 |
3 后现代主义与教学评价 | 第21-22页 |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 | 第22页 |
(二)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和评价要求 | 第22-26页 |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 | 第22-23页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要求 | 第23-26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 | 第26-33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探讨 | 第26-30页 |
1. 教学评价过于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第26-27页 |
2. 教学评价的标准僵化 | 第27页 |
3. 教学评价的功利性强,导致评价功能失调 | 第27-28页 |
4. 教学评价的方式单一 | 第28-29页 |
5. 自评与互评的形式化 | 第29-30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30-33页 |
1. 传统评价观念的制约 | 第30页 |
2. 教学评价理论研究的滞后 | 第30-31页 |
3. 评价指标的功利化 | 第31页 |
4.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理论与反对“灌输”思潮的博弈 | 第31-32页 |
5.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性质理解存在偏差 | 第32-33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及对策分析 | 第33-38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1. 方向性原则 | 第33页 |
2. 客观性原则 | 第33页 |
3. 发展性原则 | 第33-34页 |
4. 全面性原则 | 第34页 |
5. 主体性原则 | 第34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实施教学评价的对策 | 第34-38页 |
1. 注重知识目标评价、能力目标评价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评价的有机统一 | 第35页 |
2. 合理设计教学评价标准 | 第35页 |
3. 提升教学评价的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第35-36页 |
4.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表现性评价方式 | 第36页 |
5. 区分各评价主体的特点,提高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1 | 第43-45页 |
附录2 | 第45-47页 |
附录3 | 第47-48页 |
附录4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