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政策背景: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要求 | 第13页 |
1.1.2 实践背景:公园绿地运营管理模式滞后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0页 |
1.3.1 新型城镇化 | 第15-16页 |
1.3.2 公园绿地 | 第16-17页 |
1.3.3 公园绿地运营管理 | 第17页 |
1.3.4 公园绿地运营管理模式 | 第17-18页 |
1.3.5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公园绿地运营管理模式 | 第18-20页 |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31页 |
2.1 新型城镇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2.1.1 国外城镇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2.1.2 我国新型城镇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2.2 公园绿地运营管理相关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2.2.1 国外公园绿地运营管理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2.2.2 国内公园绿地运营管理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2.3.1 杠杆原理 | 第28页 |
2.3.2 产权理论 | 第28-29页 |
2.3.3 生态现代化理论 | 第29-30页 |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现行公园绿地运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8页 |
3.1 统筹规划方面 | 第31页 |
3.2 运营机制方面 | 第31-34页 |
3.3 管理体制方面 | 第34-36页 |
3.4 政策法规方面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公园绿地运营管理模式 | 第38-46页 |
4.1 “内生外延”的两大影响因素 | 第38-40页 |
4.1.1 内生因素 | 第38-39页 |
4.1.2 外在力量 | 第39-40页 |
4.2 “人本、持续、质高”的三大内涵 | 第40-42页 |
4.2.1 以人为本 | 第41页 |
4.2.2 可持续发展 | 第41-42页 |
4.2.3 质量 | 第42页 |
4.3 “协调、优化、高效、创新”的四大主要内容 | 第42-45页 |
4.3.1 宏观规划与统筹协调 | 第43页 |
4.3.2 经济转型与优化升级 | 第43-44页 |
4.3.3 生态文明与集约高效 | 第44页 |
4.3.4 制度改革与体制创新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四位一体”公园绿地运营管理策略 | 第46-60页 |
5.1 “统筹运营管理体系、构建运营管理框架”的统筹协调策略 | 第47-53页 |
5.1.1 公园绿地运营管理主体确定 | 第49页 |
5.1.2 公园绿地实体基础解析 | 第49-51页 |
5.1.3 公园绿地运营管理定位与目标设定 | 第51-52页 |
5.1.4 公园绿地运营管理的方针政策 | 第52页 |
5.1.5 公园绿地运营管理的调控措施 | 第52-53页 |
5.2 “公园绿地产权转移、融资模式多元创新”的转型升级策略 | 第53-56页 |
5.2.1 公园绿地产权转移 | 第53-55页 |
5.2.2 融资模式多元创新 | 第55-56页 |
5.3 “功能整合复合开发、运营管理生态现代化”的生态集约策略 | 第56-58页 |
5.3.1 功能整合复合利用 | 第56页 |
5.3.2 运营管理生态现代化 | 第56-58页 |
5.4 “健全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度改革策略 | 第58-60页 |
5.4.1 健全行政管理体制 | 第58-59页 |
5.4.2 完善相关制度规范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61-62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