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球形颗粒堆积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扩散性能的数值建模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4页 |
1.2.1 粒子堆积 | 第12-16页 |
1.2.2 界面过渡区 | 第16-19页 |
1.2.3 扩散行为 | 第19-22页 |
1.2.4 水泥水化 | 第22-24页 |
1.3 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5 论文总体框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非球形硬化粒子堆积模型 | 第27-61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二维椭圆形粒子 | 第27-29页 |
2.3 三维椭球形粒子 | 第29-32页 |
2.4 三维复杂非球形粒子 | 第32-50页 |
2.4.1 星形粒子的构造方法 | 第32-36页 |
2.4.2 星形粒子的数据结构 | 第36-41页 |
2.4.3 星形粒子间的重叠检测 | 第41-45页 |
2.4.4 算法验证 | 第45-47页 |
2.4.5 星形粒子堆私 | 第47-50页 |
2.5 截面分析算法 | 第50-60页 |
2.5.1 算法描述 | 第50-53页 |
2.5.2 算法验证 | 第53-55页 |
2.5.3 算法应用 | 第55-6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界面过渡区的过高估计 | 第61-127页 |
3.1 引言 | 第61页 |
3.2 二维粒子ITZ厚度的过高估计 | 第61-84页 |
3.2.1 正多边形粒子周围界面过渡区的构造 | 第62-64页 |
3.2.2 椭圆形粒子周围界面过渡区的构造 | 第64-66页 |
3.2.3 系统线采样算法 | 第66-67页 |
3.2.4 ITZ厚度的过高估计 | 第67-75页 |
3.2.5 ITZ面积分数的过高估计 | 第75-84页 |
3.3 三维粒子ITZ厚度的过高估计 | 第84-124页 |
3.3.1 柏拉图粒子周围界面过渡区的构造 | 第85-87页 |
3.3.2 椭球形粒子周围界面过渡区的构造 | 第87-89页 |
3.3.3 系统线采样算法 | 第89-98页 |
3.3.4 法线采样算法 | 第98-106页 |
3.3.5 归一化公式 | 第106-108页 |
3.3.6 粒径分布对ITZ厚度的过高估计 | 第108-112页 |
3.3.7 ITZ体积分数的过高估计 | 第112-1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24-127页 |
第四章 基于界面微结构的混凝土扩散性能的理论研究 | 第127-143页 |
4.1 引言 | 第127页 |
4.2 微分有效介质理论 | 第127-129页 |
4.3 三相结构理论模型 | 第129-13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131-142页 |
4.4.1 模型验证 | 第131页 |
4.4.2 二维情形 | 第131-135页 |
4.4.3 三维情形 | 第135-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五章 非球形水泥颗粒的水化模型及微结构定量表征 | 第143-163页 |
5.1 引言 | 第143页 |
5.2 水化模型 | 第143-154页 |
5.2.1 球形粒子的水化模型 | 第143-148页 |
5.2.2 模型验证 | 第148-150页 |
5.2.3 非球形粒子的水化模型 | 第150-153页 |
5.2.4 水泥颗粒形状和水灰比对水化程度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5.3 水泥浆体微观结构的定量表征 | 第154-161页 |
5.3.1 孔隙率 | 第154-156页 |
5.3.2 扩散系数 | 第156-1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61-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3-167页 |
6.1 结论 | 第163-164页 |
6.2 创新点 | 第164-165页 |
6.3 展望 | 第165-167页 |
附录A: 柏拉图粒子的顶点、棱边和面的信息 | 第167-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8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1-183页 |
致谢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