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数字表征的编码超表面及其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电磁超表面的基本概念第13-17页
    1.2 电磁超表面的发展历史第17-20页
    1.3 电磁超表面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 基于数字表征的编码与可编程超表面第22-24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第24-28页
第二章 基于超表面的太赫兹吸波器与微波段超薄隐身衣第28-52页
    2.1 引言第28-30页
    2.2 太赫兹四波段吸波器第30-33页
    2.3 太赫兹宽带吸波器第33-37页
    2.4 频率可调式超薄柔性隐身衣第37-45页
        2.4.1 理论分析与单元结构设计第37-39页
        2.4.2 数值仿真与实验验证第39-45页
    2.5 针对电大尺寸金属圆柱的柔性隐身衣第45-50页
        2.5.1 理论分析与单元结构设计第45-48页
        2.5.2 数值仿真与实验验证第48-50页
    2.6 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反射型和透射型编码超表面第52-68页
    3.1 引言第52-54页
    3.2 反射型编码超表面第54-58页
        3.2.1 工作原理和单元结构设计第54-55页
        3.2.2 常见编码图案的数值仿真结果第55-58页
    3.3 太赫兹透射式编码超表面第58-65页
        3.3.1 单元结构设计与数值仿真第58-63页
        3.3.2 实验验证第63-65页
    3.4 小结第65-68页
第四章 双频双功能编码超表面第68-78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太赫兹双频段编码超表面第69-77页
        4.2.1 工作原理和单元结构设计第69-74页
        4.2.2 实验验证第74-77页
    4.3 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各向异性编码超表面第78-98页
    5.1 引言第78-79页
    5.2 太赫兹各向异性编码超表面第79-88页
        5.2.1 工作原理与理论分析第79-80页
        5.2.2 单元结构设计第80-83页
        5.2.3 数值仿真验证第83-86页
        5.2.4 样品加工与实验测试第86-88页
    5.3 斜入射模式下的各向异性编码超表面第88-96页
        5.3.1 单元结构设计与数值仿真第88-95页
        5.3.2 实验验证第95-96页
    5.4 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张量编码超表面第98-110页
    6.1 引言第98-99页
    6.2 太赫兹张量编码超表面第99-108页
        6.2.1 对空间波交叉极化分量的调控第99-101页
        6.2.2 对不同极化空间波到表面波的转换第101-105页
        6.2.3 实验验证第105-108页
    6.3 小结第108-110页
第七章 编码超表面的数字卷积运算及其应用第110-132页
    7.1 引言第110-111页
    7.2 对编码超表面实施数字卷积运算第111-120页
        7.2.1 方向图旋转编码方案及其理论机理第111-113页
        7.2.2 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第113-119页
        7.2.3 实验验证第119-120页
    7.3 一种具有可控锥形远场方向图的编码超表面天线第120-125页
        7.3.1 几种不同编码图案的远场方向图第120-123页
        7.3.2 低耦合单元结构设计及数值仿真验证第123-125页
    7.4 一种可控型漫反射超表面第125-131页
        7.4.1 编码图案的合成及散射云的概念第125-129页
        7.4.2 数值仿真验证第129-131页
    7.5 小结第131-132页
第八章 现场可编程超表面与数字无线通信第132-152页
    8.1 引言第132-133页
    8.2 基于现场可编程超表面的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第133-144页
        8.2.1 系统架构及工作原理第133-139页
        8.2.2 分析信道优化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39-144页
    8.3 编码超表面与信息熵第144-151页
        8.3.1 几何熵与物理熵的定义第144-145页
        8.3.2 规则和非规则编码图案的信息熵分析第145-148页
        8.3.3 实验验证第148-151页
    8.4 小结第151-152页
结束语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70页
作者简介(包括论文和成果清单)第170-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赤铁矿石的准东煤化学链燃烧实验研究及钠—氯迁移特性分析
下一篇:基于非球形颗粒堆积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扩散性能的数值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