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Rb-TiO2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1-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我国化工废水中污染物的特点第11页
        1.1.2 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1-12页
    1.2 应用于水处理的TiO_2概述第12-18页
        1.2.1 TiO_2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第12-13页
        1.2.2 TiO_2光催化降解机理第13-14页
        1.2.3 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第14-16页
        1.2.4 TiO_2的改性方法第16-18页
    1.3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以及TiO_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8-21页
        1.3.1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第18页
        1.3.2 影响溶胶性质的因素第18-19页
        1.3.3 凝胶的干燥第19-20页
        1.3.4 焙烧温度的影响第20页
        1.3.5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4 喷雾干燥工艺的原理及应用第21-22页
        1.4.1 喷雾干燥工艺的原理第21页
        1.4.2 溶胶凝胶法中喷雾干燥工艺的应用现状第21-22页
    1.5 选题依据第22-23页
    1.6 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第23页
        1.6.1 难点第23页
        1.6.2 创新点第23页
    1.7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第23-26页
        1.7.1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7.2 研究内容第24-26页
2 实验药剂、仪器与研究方法第26-31页
    2.1 实验药剂和实验仪器第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28页
        2.2.1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的工艺流程第26-27页
        2.2.2 喷雾干燥制备TiO_2的工艺流程第27-28页
        2.2.3 不同焙烧温度条件下制备TiO_2的步骤第28页
    2.3 TiO_2的表征方法简介第28-30页
    2.4 TiO_2的光催化效果评价第30-31页
3 Rb-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效果研究第31-37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溶胶pH值对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3.3 Rb掺杂浓度对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第32-35页
        3.3.1 高浓度Rb掺杂对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3.3.2 低浓度Rb掺杂对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第33-35页
    3.4 小结第35-37页
4 喷雾干燥Rb-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效果的研究第37-44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pH值对喷雾干燥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4.3 Rb掺杂浓度对喷雾干燥Rb-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4.4 两种干燥工艺制得的Rb-TiO_2光催化性能的对比第39-43页
        4.4.1 两种Rb-TiO_2对光催化效果的对比第39页
        4.4.2 两种Rb-TiO_2微观形貌及粒径分布的对比第39-41页
        4.4.3 两种Rb-TiO_2荧光性能的对比第41-42页
        4.4.4 两种Rb-TiO_2光吸收性能的对比第42-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最佳焙烧温度的探究第44-49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溶胶凝胶法焙烧温度的探究第44-45页
        5.2.1 焙烧温度对Rb-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第44-45页
        5.2.2 不同焙烧条件下制得Rb-TiO_2的形貌分析第45页
    5.3 喷雾改进后的溶胶-凝胶法焙烧温度的探究第45-47页
        5.3.1 焙烧温度对Rb-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5.3.2 不同焙烧条件下制得Rb-TiO_2的形貌分析及粒径分析第46-47页
    5.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6 Rb-TiO_2的表征分析及掺杂机理的研究第49-60页
    6.1 引言第49页
    6.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9-52页
    6.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第52页
    6.4 荧光光谱分析(PL)第52-53页
    6.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53-58页
        6.5.1 Ti 2p的XPS分析第54页
        6.5.2 Ols的XPS分析第54-57页
        6.5.3 Rb 3d的XPS分析第57-58页
    6.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DRS)第58-59页
    6.7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O-CeO2复合氧化物的限域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烷氧基富勒醇的合成与超分子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