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1.3.1 关于金融素养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3.2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评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论文存在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8-20页 |
1.5.1 论文存在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金融素养的理论分析 | 第20-24页 |
2.1 金融素养的含义 | 第20页 |
2.2 金融素养影响金融行为的理论 | 第20页 |
2.3 金融素养测度内容的发展 | 第20-21页 |
2.4 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5 我国当前金融素养的现状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情况 | 第24-28页 |
3.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3.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 第24页 |
3.1.2 抵押贷款 | 第24页 |
3.1.3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 第24-25页 |
3.2 陕西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利性 | 第25页 |
3.2.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 | 第25页 |
3.2.2 稳定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 第25页 |
3.2.3 发展农村金融业务 | 第25页 |
3.3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杨凌区工作开展状况 | 第25-26页 |
3.4 土地抵押贷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4.1 相关法律制度缺位 | 第26页 |
3.4.2 抵押贷款风险不易控制,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26页 |
3.4.3 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滞后 | 第26-27页 |
3.4.4 需求方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参与性低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金融素养的测度 | 第28-38页 |
4.1 农户金融素养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28-32页 |
4.1.1 样本数据来源 | 第28页 |
4.1.2 问卷样本结果农户基本情况结构分布 | 第28-29页 |
4.1.3 农户金融素养的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2页 |
4.2 样本农户金融素养状况的测度 | 第32-36页 |
4.2.1 金融素养中变量的说明和问卷检验 | 第32-33页 |
4.2.2 金融素养指数的构建 | 第33-36页 |
4.3 农户金融素养指数描述性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五章 金融素养与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实证分析 | 第38-46页 |
5.1 变量的选择与模型的设定 | 第38-40页 |
5.1.1 变量的选择 | 第38-39页 |
5.1.2 模型的设定 | 第39-40页 |
5.2 金融素养指数与农户土地经营权贷款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5.3 模型的回归结果 | 第41-42页 |
5.4 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2-43页 |
5.5 多重共线性的修正-逐步回归方法 | 第43-44页 |
5.6 各控制变量对农户贷款意愿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六章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进程的建议措施 | 第46-48页 |
6.1 全面提升金融素养水平 | 第46-47页 |
6.1.1 把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第46页 |
6.1.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 | 第46页 |
6.1.3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的立法和消费者金融权益保护的法律建设 | 第46-47页 |
6.2 加强土地物权等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及时跟进 | 第47页 |
6.3 加快土地流转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 | 第47页 |
6.4 政府应该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建立风险补偿和激励保障机制 | 第47页 |
6.5 激发金融机构供给贷款的积极性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