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文献回顾 | 第12-13页 |
1.2.2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研究与存在的缺点 | 第16-18页 |
1.4.1 究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存在缺点 | 第16-18页 |
2 构建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概述 | 第18-24页 |
2.1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区别 | 第19-20页 |
2.3 作业成本法的效用和弊端 | 第20页 |
2.4 作业标准成本的选取 | 第20-21页 |
2.4.1 标准成本法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4.2 标准成本法具体实施步骤 | 第21页 |
2.4.3 作业标准成本法的效用和局限性 | 第21页 |
2.5 构建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思路 | 第21-24页 |
3 D院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3.1 D院情况简介 | 第24-27页 |
3.1.1 D院基本概况 | 第24页 |
3.1.2 D院成本核算现状 | 第24-26页 |
3.1.3 D院成本管理现状 | 第26-27页 |
3.2 D院现有成本核算的问题 | 第27-28页 |
3.2.1 两套成本核算体系,需要分别计算经济效用 | 第27页 |
3.2.2 费用分配方法简单,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 第27-28页 |
3.2.3 间接费用占比较高,成本控制和管理难度较大 | 第28页 |
3.3 D院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3.1 院内不同业务单位对成本管理的认识水平不齐 | 第28页 |
3.3.2 对占比较高的间接费用缺乏精确的核算方法 | 第28-29页 |
3.4 建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3.4.1 适应产品生产特点的需要 | 第29页 |
3.4.2 争夺市场份额的需要 | 第29-30页 |
3.4.3 加强成本控制的需要 | 第30页 |
3.4.4 保证企业可预见利润空间的需要 | 第30页 |
3.5 建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 第30-32页 |
3.5.1 管理层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和管理 | 第30-31页 |
3.5.2 信息化基础工作较好 | 第31页 |
3.5.3 会计人员素质较高 | 第31-32页 |
4 作业成本法在D院的应用实践 | 第32-52页 |
4.1 作业成本法在D院推行的整体思路与工作步骤 | 第32页 |
4.2 建立运输部门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实践 | 第32-50页 |
4.2.1 运输部门作为典型案例研究的意义 | 第32-34页 |
4.2.2 作业成本管理的实践过程 | 第34-43页 |
4.2.3 作业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 第43-46页 |
4.2.4 加强运输部门成本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相应措施 | 第46-47页 |
4.2.5 运输部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前后对比分析 | 第47-50页 |
4.3 在运输部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50-52页 |
5 D院作业成本管理体系如何推进 | 第52-64页 |
5.1 取得领导和职工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 第52页 |
5.2 将绩效考核落到实处 | 第52页 |
5.3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开发作业成本信息系统 | 第52-53页 |
5.4 不断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 第53-64页 |
5.4.1 横向上建立辅助生产部门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初步研究 | 第53-57页 |
5.4.2 纵向上建立制造部门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初步研究 | 第57-58页 |
5.4.3 分层级进行成本核算 | 第58-59页 |
5.4.4 细化成本核算流程 | 第59-60页 |
5.4.5 计算产品作业实际成本 | 第60-61页 |
5.4.6 测算作业标准作业成本 | 第61页 |
5.4.7 分析比较实际与标准成本之间差异 | 第61-62页 |
5.4.8 调整标准成本的办法 | 第62页 |
5.4.9 建立产品作业成本管理体系 | 第62-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相关结论 | 第64页 |
6.2 后续研究及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