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航天器地面试验论文

非合作卫星对接缓冲机构及其地面实验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9-14页
        1.2.1 非合作卫星对接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1 美国非合作卫星捕获对接研究第9页
            1.2.1.2 德国非合作卫星捕获对接研究第9-10页
            1.2.1.3 欧洲非合作卫星捕获对接研究第10-11页
        1.2.2 非合作卫星对接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1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三臂型非合作目标对接机构第11-12页
            1.2.2.2 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微型锥杆式对接装置第12-13页
        1.2.3 非合作卫星对接地面实验方法的研究第13-14页
            1.2.3.1 气浮式实验系统第13页
            1.2.3.2 水浮式实验系统第13页
            1.2.3.3 抛物线或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系统第13页
            1.2.3.4 吊丝配重实验系统第13页
            1.2.3.5 数学模型和实物相结合的实验系统第13-14页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第14-16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缓冲机构结构设计第17-25页
    2.1 引言第17-18页
    2.2 设计原则第18页
    2.3 各设计环节任务分配第18-19页
    2.4 机构方案及组成第19-20页
    2.5 缓冲机构工作原理第20-23页
    2.6 主要零部件校核第23-24页
    2.7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非合作卫星对接过程动力学建模第25-38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坐标系定义第25-26页
    3.3 缓冲机构碰撞接触力模型第26-30页
    3.4 基于虚功率原理的捕获阶段动力学建模第30-37页
        3.4.1 惯性力虚功率方程第30-32页
        3.4.2 主动力虚功率方程第32-34页
        3.4.3 动力学矢量方程第34-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缓冲参数设计及动力学仿真第38-50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基于一维的接触动力学模型设计缓冲参数第38-43页
        4.2.1 碰撞动力学建模假设条件第39页
        4.2.2 碰撞动力学模型建立并简化第39-41页
        4.2.3 对接碰撞过程中的接触时间及恢复系数第41-43页
    4.3 基于ADAMS的对接仿真实验第43-49页
        4.3.1 仿真环境和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4.3.2 ADAMS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5-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非合作卫星对接地面实验第50-57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非合作卫星对接地面实验设计第50-52页
        5.2.1 实验平台设计第50-51页
        5.2.2 实验方案的设计第51-52页
    5.3 非合作卫星对接地面实验研究第52-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型修正的螺栓连接采编单元动力学建模与随机响应
下一篇:TDRSS多址干扰抑制与信道编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