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 第10页 |
1.1.2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 | 第11-13页 |
1.3 酵母菌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 第13-14页 |
1.4 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4.1 碳纳米管 | 第14-15页 |
1.4.2 纳米氧化锌 | 第15页 |
1.4.3 羟基磷灰石 | 第15-16页 |
1.5 本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纳米氧化锌酵母菌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 | 第17-35页 |
2.1 前言 | 第17-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19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2.2.2 面包酵母预处理 | 第18页 |
2.2.3 纳米氧化锌/酵母菌复合物的制备 | 第18-19页 |
2.3 样品表征 | 第19-22页 |
2.3.1 SEM及EDX分析 | 第19页 |
2.3.2 XRD测试 | 第19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19-20页 |
2.3.4 FTIR测试 | 第20页 |
2.3.5 Zeta电位分析 | 第20页 |
2.3.6 吸附实验及动力学分析 | 第20页 |
2.3.7 吸附等温模型 | 第20-21页 |
2.3.8 亚甲基蓝湿法测定比表面积 | 第21页 |
2.3.9 解吸及再生实验 | 第21-2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2-34页 |
2.4.1 SEM,AFM和比表面积分析 | 第22-23页 |
2.4.2 XPS与XRD分析 | 第23-24页 |
2.4.3 FTIR分析 | 第24-25页 |
2.4.4 Zeta电位分析 | 第25-26页 |
2.4.5 溶液pH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6 反应温度的影响及热力学分析 | 第27-28页 |
2.4.7 时间影响及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28-29页 |
2.4.8 等温吸附模型 | 第29-31页 |
2.4.9 解吸和再生实验 | 第31页 |
2.4.10 吸附机理的探究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羟基磷灰石/酵母菌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研究 | 第35-48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3.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36页 |
3.2.2 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3.2.3 酵母菌预处理 | 第37页 |
3.2.4 材料的合成 | 第37页 |
3.2.5 表征分析 | 第37页 |
3.2.6 吸附实验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3.3.1 羟基磷灰石/酵母菌生物复合物的表征测试 | 第38-41页 |
3.3.2 pH值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42-43页 |
3.3.4 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43-44页 |
3.3.5 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44-45页 |
3.3.6 吸附再生分析 | 第45页 |
3.3.7 吸附机制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8-49页 |
4.1 结论 | 第48页 |
4.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硕士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