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立题依据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态 | 第11-23页 |
1.2.1 硫酸酯对气溶胶有机物的贡献率 | 第12页 |
1.2.2 化学组成及来源 | 第12-13页 |
1.2.3 化学结构组成 | 第13-20页 |
1.2.3.1 以异戊二烯为前体物形成的硫酸酯 | 第14-16页 |
1.2.3.2 以单萜为前体物形成的硫酸酯 | 第16-19页 |
1.2.3.3 以苯系物为前体物形成的硫酸酯 | 第19-20页 |
1.2.4 形成机制 | 第20-23页 |
1.2.4.1 硫酸酯形成机制 | 第20-22页 |
1.2.4.2 不同NO_x下硫酸酯的生成 | 第22页 |
1.2.4.3 硫酸酯和硝基硫酸酯的水解作用 | 第22-23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23-2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5-26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采样地点 | 第26页 |
2.3 样品采集 | 第26-27页 |
2.3.1 PM_(2.5)样品采集 | 第26页 |
2.3.2 气象条件 | 第26-27页 |
2.3.3 气体样本的采集 | 第27页 |
2.4 样品分析 | 第27-31页 |
2.4.1 颗粒物质量浓度 | 第27-28页 |
2.4.2 氨的测定 | 第28-29页 |
2.4.3 样品前处理 | 第29-30页 |
2.4.4 颗粒物酸度模拟 | 第30-31页 |
2.5 仪器参数 | 第31-32页 |
2.5.1 离子色谱(IC) | 第31页 |
2.5.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 | 第31页 |
2.5.3 液相色谱/质谱仪(LC-ESI-QQQ-MS)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0页 |
3.1 水溶性离子 | 第32-34页 |
3.2 总硫水平 | 第34页 |
3.3 有机硫总量 | 第34-35页 |
3.4 清洁和污染天气下无机硫、有机硫的变化特征 | 第35-36页 |
3.5 气象条件对无机硫、有机硫和总硫的影响 | 第36-38页 |
3.6 硫酸酯 | 第38-45页 |
3.6.1 以异戊二烯为前体物的硫酸酯 | 第38-40页 |
3.6.2 以单萜为前体物的硫酸酯 | 第40-43页 |
3.6.3 以苯系物为前体物的硫酸酯 | 第43-45页 |
3.7 气象条件、颗粒物酸度和三类硫酸酯相关性 | 第45-47页 |
3.8 硫酸酯的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 第47-50页 |
4 结论 | 第50-51页 |
5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6 创新点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以及获奖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