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川农成都校区大气PM2.5中硫酸酯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立题依据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态第11-23页
        1.2.1 硫酸酯对气溶胶有机物的贡献率第12页
        1.2.2 化学组成及来源第12-13页
        1.2.3 化学结构组成第13-20页
            1.2.3.1 以异戊二烯为前体物形成的硫酸酯第14-16页
            1.2.3.2 以单萜为前体物形成的硫酸酯第16-19页
            1.2.3.3 以苯系物为前体物形成的硫酸酯第19-20页
        1.2.4 形成机制第20-23页
            1.2.4.1 硫酸酯形成机制第20-22页
            1.2.4.2 不同NO_x下硫酸酯的生成第22页
            1.2.4.3 硫酸酯和硝基硫酸酯的水解作用第22-23页
    1.3 研究方案第23-25页
        1.3.1 研究目标第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页
        1.3.3 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5-26页
        2.1.1 实验药品第25页
        2.1.2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 采样地点第26页
    2.3 样品采集第26-27页
        2.3.1 PM_(2.5)样品采集第26页
        2.3.2 气象条件第26-27页
        2.3.3 气体样本的采集第27页
    2.4 样品分析第27-31页
        2.4.1 颗粒物质量浓度第27-28页
        2.4.2 氨的测定第28-29页
        2.4.3 样品前处理第29-30页
        2.4.4 颗粒物酸度模拟第30-31页
    2.5 仪器参数第31-32页
        2.5.1 离子色谱(IC)第31页
        2.5.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第31页
        2.5.3 液相色谱/质谱仪(LC-ESI-QQQ-MS)第31-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50页
    3.1 水溶性离子第32-34页
    3.2 总硫水平第34页
    3.3 有机硫总量第34-35页
    3.4 清洁和污染天气下无机硫、有机硫的变化特征第35-36页
    3.5 气象条件对无机硫、有机硫和总硫的影响第36-38页
    3.6 硫酸酯第38-45页
        3.6.1 以异戊二烯为前体物的硫酸酯第38-40页
        3.6.2 以单萜为前体物的硫酸酯第40-43页
        3.6.3 以苯系物为前体物的硫酸酯第43-45页
    3.7 气象条件、颗粒物酸度和三类硫酸酯相关性第45-47页
    3.8 硫酸酯的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第47-50页
4 结论第50-51页
5 研究展望第51-52页
6 创新点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以及获奖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15年来攀西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
下一篇:纳米氧化锌,羟基磷灰石酵母菌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