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政府规制下房地产调控政策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外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 第14-15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1.4 论文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2章 论文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7页 |
2.1.1 产业组织理论定义 | 第17页 |
2.1.2 SCP 分析范式 | 第17页 |
2.2 政府管制理论 | 第17-19页 |
2.2.1 政府管制概念 | 第17-18页 |
2.2.2 公共利益理论 | 第18页 |
2.2.3 经济管制理论 | 第18-19页 |
2.3 宏观调控理论 | 第19页 |
2.4 供求理论 | 第19-21页 |
2.4.1 市场均衡 | 第19-20页 |
2.4.2 市场非均衡 | 第20-21页 |
第3章 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分析 | 第21-35页 |
3.1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体系 | 第21-25页 |
3.1.1 行政政策 | 第22页 |
3.1.2 经济政策 | 第22-24页 |
3.1.3 引导政策 | 第24-25页 |
3.2 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路径 | 第25-27页 |
3.2.1 行政手段实施路径 | 第25-26页 |
3.2.2 经济政策实施路径 | 第26-27页 |
3.3 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3.3.1 宏观经济环境 | 第27页 |
3.3.2 调控目标 | 第27页 |
3.3.3 政策设计 | 第27-28页 |
3.3.4 地方政府执行力 | 第28-29页 |
3.4 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 第29-35页 |
3.4.1 房价调控效果分析 | 第29-30页 |
3.4.2 供求均衡调控效果分析 | 第30-31页 |
3.4.3 产品结构平衡调控效果分析 | 第31-32页 |
3.4.4 房地产开发投资调控效果分析 | 第32-35页 |
第4章 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47页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 第36-39页 |
4.2.1 评价方法对指标的要求 | 第36-37页 |
4.2.2 相关指标体系借鉴 | 第37-39页 |
4.3 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9-47页 |
4.3.1 评价指标的初选 | 第39-40页 |
4.3.2 基于相关系数法筛选评价指标 | 第40-44页 |
4.3.3 指标体系构成 | 第44-47页 |
第5章 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评价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 第47-61页 |
5.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7-49页 |
5.1.1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47-48页 |
5.1.2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8-49页 |
5.2 评价模型框架 | 第49-51页 |
5.2.1 构建评分矩阵 | 第49页 |
5.2.2 确定评价权矩阵 | 第49-50页 |
5.2.3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 第50-51页 |
5.3 评价模型的运用 | 第51-58页 |
5.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51-53页 |
5.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3-54页 |
5.3.3 2000 年-2012 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评价 | 第54-58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