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基于IPRAN的本地传送网的规划及应用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缩写第9-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项目背景第11页
    1.2 本地传送网现状第11-17页
        1.2.1 光传送网络的基本概念第11-14页
        1.2.2 目前传送网络结构现状及面临问题第14-17页
    1.3 项目研究方案第17-18页
    1.4 本文结构安排第18-19页
2 IPRAN原理和主要技术第19-27页
    2.1 PRAN的概念介绍第19页
    2.2 PRAN的技术特点第19-25页
        2.2.1 保护方案第21-23页
        2.2.2 QoS部署原理第23页
        2.2.3 时钟部署原理第23-24页
        2.2.4 网管部署方案第24-25页
    2.3 总结第25-27页
3 结合某地IPRAN网络规划研究第27-67页
    3.1 工程概述第27页
    3.2 本地传送网现状第27-34页
        3.2.1 MSTP传送网网络结构现状第27-31页
        3.2.2 城域OTN系统网络结构现状第31-32页
        3.2.3 现状分析第32-34页
    3.3 业务配置需求第34-36页
        3.3.1 3G移动回传业务带宽配置要求第35页
        3.3.2 LTE移动回传业务的带宽配置分析第35-36页
    3.4 网络架构及规划思路第36-44页
        3.4.1 层次化布局架构第36-38页
        3.4.2 核心层建设思路第38-39页
        3.4.3 汇聚层建设思路第39-42页
        3.4.4 接入主干层建设思路第42-43页
        3.4.5 IPRAN传送网的演进思路第43-44页
    3.5 汇聚区和综合业务区划分第44-50页
        3.5.1 汇聚区划分第44-47页
        3.5.2 综合业务区划分第47-50页
        3.5.3 总结第50页
    3.6 基于IPRAN的本地传送网建设第50-62页
        3.6.1 核心汇聚层的建设方案第51-56页
        3.6.2 OTN核心汇聚层传输系统建设方案第56-57页
        3.6.3 MSTP核心汇聚层传输系统建设方案第57-60页
        3.6.4 接入层建设方案第60-62页
    3.7 规划效果分析第62-67页
        3.7.1 核心汇聚层网络容量第62-63页
        3.7.2 接入层建设效果分析第63-67页
4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4.1 总结第67页
    4.2 展望新一代IPRAN融合传送平台需求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成果附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线宽带网络的物联网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SiC单晶片超精密化学机械拋光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