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P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PPP模式风险识别研究 | 第14-15页 |
1.2.2 PPP模式风险分担研究 | 第15-19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9-2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PPP模式定义与特征 | 第22-23页 |
2.1.1 PPP模式定义 | 第22页 |
2.1.2 PPP模式特征 | 第22-23页 |
2.2 PPP模式优点与缺点分析 | 第23-25页 |
2.2.1 PPP模式的优点 | 第23-24页 |
2.2.2 PPP模式的缺点 | 第24-25页 |
2.3 高速公路PPP模式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2.3.1 项目融资理论 | 第25-26页 |
2.3.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6页 |
2.4 博弈论 | 第26-28页 |
2.4.1 博弈论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2.4.2 博弈论分类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担机制 | 第29-54页 |
3.1 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识别 | 第29-33页 |
3.1.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概念和原则 | 第29-30页 |
3.1.2 风险识别方法 | 第30页 |
3.1.3 风险识别过程 | 第30-31页 |
3.1.4 确定风险清单 | 第31-33页 |
3.2 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分类 | 第33-38页 |
3.2.1 风险因素间的关联性分析 | 第33-34页 |
3.2.2 宏观层风险 | 第34-35页 |
3.2.3 中观层风险 | 第35-37页 |
3.2.4 微观层风险 | 第37-38页 |
3.3 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评估 | 第38-47页 |
3.3.1 德尔菲调查 | 第38-40页 |
3.3.2 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害程度评估 | 第40-43页 |
3.3.3 风险重要性评估 | 第43-45页 |
3.3.4 确定关键风险 | 第45-47页 |
3.4 风险分担机制构建 | 第47-53页 |
3.4.1 风险分担机制内涵 | 第47-48页 |
3.4.2 风险分担主体及利益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3.4.3 风险分担的目标 | 第49-50页 |
3.4.4 风险分担的原则 | 第50页 |
3.4.5 风险分担框架 | 第50-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不完全信息下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 第54-61页 |
4.1 共担风险讨价还价博弈过程 | 第54-56页 |
4.1.1 Rubinstein讨价还价博弈模型 | 第54-56页 |
4.1.2 讨价还价过程中的地位与信息问题 | 第56页 |
4.1.3 海萨尼转换 | 第56页 |
4.2 不完全信息下风险分担博弈模型构建 | 第56-59页 |
4.2.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56-57页 |
4.2.2 模型参数的讨论 | 第57页 |
4.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 第57-59页 |
4.3 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求解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分担案例分析 | 第61-71页 |
5.1 项目简介 | 第61-62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61页 |
5.1.2 项目运作模式 | 第61-62页 |
5.2 风险分担方案 | 第62-66页 |
5.2.1 基于问卷调查的风险初步分担 | 第62-63页 |
5.2.2 基于讨价还价博弈的风险再分担 | 第63-66页 |
5.3 共担风险分担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5.3.1 宏观层级共担风险分析 | 第66-68页 |
5.3.2 中观层级共担风险分析 | 第68-69页 |
5.3.3 微观层级共担风险分析 | 第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录A | 第79-83页 |
附录B | 第83-86页 |
附录C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