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山东省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研究
|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2章 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的相关概念 | 第19-24页 | 
| 2.1 水资源界定 | 第19-20页 | 
| 2.2 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界定 | 第20-22页 | 
| 2.2.1 水资源资产 | 第20-21页 | 
| 2.2.2 水资源负债 | 第21-22页 | 
| 2.2.3 水资源净资产 | 第22页 | 
| 2.3 水资源的资产化 | 第22-24页 | 
| 2.3.1 水资源价值 | 第22页 | 
| 2.3.2 水资源资产价值 | 第22-24页 | 
| 第3章 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24-36页 | 
| 3.1 水资源资产与负债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 3.1.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 第24-25页 | 
| 3.1.2 水量与水质影响 | 第25页 | 
| 3.2 影响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的相关系数研究 | 第25-33页 | 
| 3.2.1 综合用水效率系数 | 第26-29页 | 
| 3.2.2 综合水质系数 | 第29-32页 | 
| 3.2.3 水资源价值综合系数 | 第32-33页 | 
| 3.3 水资源资产与负债计算方法 | 第33-36页 | 
| 3.3.1 水资源资产计算方法 | 第34页 | 
| 3.3.2 水资源负债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 3.3.3 水资源净资产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 第4章 水资源资产与负债案例分析 | 第36-62页 |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36-37页 | 
| 4.1.1 地理概况 | 第36页 | 
| 4.1.2 自然资源概况 | 第36-37页 | 
| 4.1.3 经济概况 | 第37页 | 
| 4.2 综合用水效率系数的计算 | 第37-42页 | 
| 4.2.1 用水效率基准的确定 | 第37-39页 | 
| 4.2.2 基于全国平均用水水平计算 | 第39-40页 | 
| 4.2.3 基于全国先进用水水平计算 | 第40-42页 | 
| 4.3 综合水质系数的计算 | 第42-43页 | 
| 4.4 水资源价值综合系数的计算 | 第43-47页 | 
| 4.4.1 资产综合系数 | 第43-46页 | 
| 4.4.2 负债综合系数 | 第46-47页 | 
| 4.5 水资源资产与负债计算 | 第47-60页 | 
| 4.5.1 单方水资源资产的确定 | 第48页 | 
| 4.5.2 水资源总资产及人均资产的计算 | 第48-52页 | 
| 4.5.3 水资源总负债及人均负债的计算 | 第52-56页 | 
| 4.5.4 水资源净资产及人均净资产的计算 | 第56-60页 | 
| 4.6 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 附录 | 第71-7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