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基于遗传算法的压电曲壳结构的形状优化控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压电材料第9-14页
        1.2.1 压电材料的发展第9-10页
        1.2.2 压电材料的分类第10-11页
        1.2.3 压电材料的制备第11-12页
        1.2.4 压电结构的力学研究第12-14页
    1.3 智能优化算法第14-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压电理论第17-24页
    2.1 压电效应第17-19页
        2.1.1 正压电效应第17-18页
        2.1.2 逆压电效应第18-19页
        2.1.3 二次压电效应第19页
    2.2 压电方程第19-22页
    2.3 四类边界条件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8节点实体板单元第24-36页
    3.1 8节点实体板/壳单元第24-28页
    3.2 假设自然应变(ANS)第28-29页
    3.3 杂交应力元第29-30页
    3.4 电势单元第30页
    3.5 直角坐标旋转第30-33页
    3.6 单元刚度矩阵第33-34页
    3.7 验证计算第34-35页
    3.8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遗传算法第36-49页
    4.1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第36-38页
    4.2 遗传算法的计算过程第38-45页
        4.2.1 编码第38-39页
        4.2.2 生成初始种群第39页
        4.2.3 个体适应度评价第39-40页
        4.2.4 选择算子第40-42页
        4.2.5 交叉算子第42-44页
        4.2.6 变异算子第44-45页
        4.2.7 解码第45页
    4.3 遗传算法的优缺点第45-46页
    4.4 MATLAB 遗传算法工具箱第46-47页
    4.5 验证计算第47-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压电曲壳结构的形状优化控制第49-70页
    5.1 致动器优化步骤第49-51页
        5.1.1 致动器位置优化第49-50页
        5.1.2 致动器电压优化第50-51页
    5.2 悬臂板的形状控制第51-55页
    5.3 柱壳形状的控制第55-61页
    5.4 双曲壳形状的控制第61-65页
    5.5 受外载荷圆柱壳的控制第65-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速预测中的人工智能优化参数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具有高效三相反应界面的YSZ基混成电位型NO2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