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论文内容框架 | 第16-17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克拉里多因素模型功能性动机理论 | 第18页 |
2.1.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2.1.3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 第19页 |
2.1.4 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 | 第19-20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2.1 志愿者 | 第20页 |
2.2.2 旅游志愿者 | 第20页 |
2.2.3 政府导向型旅游志愿组织 | 第20页 |
2.2.4 政府导向型旅游志愿者 | 第20-21页 |
3 政府导向型旅游志愿组织现状 | 第21-30页 |
3.1 政府导向型旅游志愿组织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3.2 政府导向型旅游志愿服务组织服务类型 | 第23-25页 |
3.3 旅游志愿服务组织服务特点 | 第25-28页 |
3.3.1 志愿服务目标定位旅游行业领域 | 第25页 |
3.3.2 旅游志愿服务活动过程具备外显性 | 第25-26页 |
3.3.3 旅游志愿服务环境能够促进情绪积极性 | 第26页 |
3.3.4 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具有多样性 | 第26页 |
3.3.5 志愿服务人员构成具备多元化 | 第26-28页 |
3.4 旅游志愿服务组织社会认可度 | 第28-30页 |
4 政府导向型旅游志愿者参与动机调查与分析 | 第30-55页 |
4.1 志愿者功能动机问卷指标设计 | 第30-31页 |
4.2 问卷样本选取 | 第31页 |
4.3 问卷回收及有效率 | 第31-32页 |
4.4 问卷分析结果 | 第32-44页 |
4.4.1 动机整体性情况 | 第32页 |
4.4.2 各维度所包含的题目平均数分析 | 第32-36页 |
4.4.3 参与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 第36-44页 |
4.5 旅游志愿者参与动机特点分析 | 第44-48页 |
4.5.1 利他性强烈,价值观动机突出 | 第44-45页 |
4.5.2 首要动机是学习动机 | 第45-46页 |
4.5.3 老龄旅游志愿者有更强烈志愿活动参与动机 | 第46-47页 |
4.5.4 旅游志愿者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强化参与动机 | 第47-48页 |
4.6 旅游志愿者功能满足感知度以及激励不利因素分析 | 第48-55页 |
4.6.1 功能满足感知度分析 | 第49-51页 |
4.6.2 旅游志愿组织激励不利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5 功能性动机满足角度的旅游志愿者激励策略 | 第55-68页 |
5.1 价值观动机、自我增强性动机激励策略 | 第55-60页 |
5.1.1 打造团队品牌,营造志愿身份认可 | 第56-57页 |
5.1.2 丰富工作内容,增强服务工作愉悦 | 第57-58页 |
5.1.3 管理服务过程,及时反馈志愿行为 | 第58-59页 |
5.1.4 弘扬志愿精神,给予志愿服务信心 | 第59-60页 |
5.2 志愿者学习动机和发展职业动机满足策略 | 第60-64页 |
5.2.1 增加培训机会,提升服务能力 | 第60-62页 |
5.2.2 增加行业接触,提供入行机会 | 第62-64页 |
5.3 社会交往动机激励策略 | 第64-65页 |
5.3.1 凝聚团队,促进成员个体人际交往 | 第64页 |
5.3.2 加强团建,提供团队集体社交活动 | 第64-65页 |
5.4 保护心理动机激励策略 | 第65-68页 |
5.4.1 规范志愿团队组织管理 | 第65-66页 |
5.4.2 加强志愿者工作保障 | 第66-67页 |
5.4.3 重视志愿者心理健康保护 | 第67-68页 |
6 创新和不足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附录1 志愿者功能动机问卷 | 第71-74页 |
附录2 旅游志愿者动机调查访谈提纲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