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金属有机框架 (MOFs) 材料概论 | 第13-14页 |
1.2 主客体材料概论 | 第14-15页 |
1.3 MOFs 主体材料的选择 | 第15-17页 |
1.3.1 光活性 MOFs 主体材料的特点 | 第15-17页 |
1.4 客体材料的选择 | 第17-18页 |
1.5 典型的基于 MOFs 框架的主客体材料及其应用 | 第18-26页 |
1.5.1 M.Fujita 课题组合成的典型的 MOFs 主客体材料 | 第18-19页 |
1.5.2 S.Kitagawa 课题组合成的典型的 MOFs 主客体材料 | 第19-21页 |
1.5.3 由稀土金属铽组装合成的典型 MOF 主客体材料 | 第21-22页 |
1.5.4 W.B.Lin 课题组合成的典型的 MOFs 主客体材料 | 第22页 |
1.5.5 X. J. Zhang 课题组合成的典型的 MOFs 主客体材料 | 第22-24页 |
1.5.6 基于紫精衍生物的典型的 MOFs 主客体材料 | 第24-26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页 |
1.7 本论文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 第26-29页 |
1.7.1 MOF 主体材料的选择和合成 | 第26-27页 |
1.7.2 MOFs 主体框架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 第27-28页 |
1.7.3 光活性客体分子的晶态主客体化学包裹和单晶到单晶的转变 | 第28页 |
1.7.4 晶态主客体电荷转移或电子传递的研究,以及复合材料的发光、光致变色、光敏 探针等行为的测试和性能探讨 | 第28-29页 |
2 第二章 基于 H_3TATB 的 MOFs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41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9-30页 |
2.2.2 [Zn_3(TATB)_2(H_2O)_2]n(MOF-1) 的合成与表征 | 第30页 |
2.2.3 {[Zn(TATB)_2(H_2O)_2]nC_(16)H_(22)N_2} (MOF-2)的合成与表征 | 第30-31页 |
2.2.4 [Tb_(16)TATB_(16)(DMA)_(91)·(H_20)_(108)(MOF-3) 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32页 |
2.3 材料结构的测定 | 第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4.1 [Zn_3(TATB)_2(H_2O)_2]n (MOF-1) 与{[Zn_3(TATB)_2(H_2O)_2]n·C_(16)H_(22)N_2}(MOF-2) | 第32-35页 |
2.4.2 [(Tb_(16)TATB_(16)(DMA)_24]·(DMA)_(91)·(H_2O)_(108)(MOF-3)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41页 |
3 第三章 基于萘二酰亚胺类 MOFs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64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6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1-42页 |
3.2.2 [Cd_2(DPNDI)_2(Cam)_2]n (MOF-4) 的合成与表征 | 第42页 |
3.2.3 [Co2(DPNDI)(2,6-NDC)_2]n (MOF-5) 的合成与表征 | 第42-43页 |
3.2.4 {[Cd_2(2,6-NDC)_2(bpp)DMF] ·2DMF }n (MOF-6)的合成与表征 | 第43-44页 |
3.2.5 {[Ca_2(BIPA-TC)·4DMF] ·2DMF}n(NCF–6) 的合成与表征[37] | 第44页 |
3.2.6 [Zn_2(HFIPBB)_2(DPNDI)]·8DMF(NCF-12)的合成与表征[37] | 第44-45页 |
3.2.7 [Co_3(BDC)3(DPNDI)(DMF)_2]·2CH_3CN (NCF-13) 的合成与表征 | 第45页 |
3.2.8 材料结构的测定 | 第45-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60页 |
3.3.1 [Cd_2(DPNDI)_2(Cam)_2]n (MOF-4) | 第46-48页 |
3.3.2 [Co_2(DPNDI)(2,6-NDC)_2]n (MOF-5) | 第48-50页 |
3.3.3 {[Cd_2(2,6-NDC)_2(bpp)DMF] ·2DMF }n(MOF-6) | 第50-52页 |
3.3.4 {[Ca_2(BIPA-TC)·4DMF] ·2DMF}n(NCF–6) | 第52-55页 |
3.3.5 [Zn_2(HFIPBB)_2(DPNDI)]·8DMF(NCF-12) | 第55-58页 |
3.3.6 [Co_3(BDC)_3(DPNDI)(DMF)_2]·2CH_3CN (NCF-13) | 第58-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4页 |
4 芳香羧酸类 V 型配体 MOFs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64-88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64-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69页 |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65页 |
4.2.2 [Cu_2(dhmdb)_2(H_2O)_2]·6H_2O (MOF-7)的合成与表征 | 第65-66页 |
4.2.3 Cu(dhmdb)(1,10-phen)(MOF-8)的合成与表征 | 第66页 |
4.2.4 [Zn(dhmdb)(2, 2’-bpy)]n(MOF-9)的合成与表征 | 第66-67页 |
4.2.5 [Zn(dhmdb)(1,10-phen)]n(MOF-10)的合成与表征 | 第67页 |
4.2.6 [Zn(bpndc)(H_2O)]∞(MOF-11)的合成与表征 | 第67-68页 |
4.2.7 [Cd(bpndc)(H_2O)]∞(MOF-12)的合成与表征 | 第68-69页 |
4.2.8 {[Cd_3(bpndc)_3(bpp)]·2DMF·2EtOH}n(MOF-13)的合成与表征 | 第69页 |
4.3 材料结构的测定 | 第69-7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4.4.1 [Cu_2(dhmdb)_2(H_2O)_2]·6H_2O(MOF-7) | 第70-71页 |
4.4.2 Cu(dhmdb)(1,10-phen)(MOF-8) | 第71-72页 |
4.4.3 [Zn(dhmdb)(2,2’-bpy)]n(MOF-9) | 第72-73页 |
4.4.4 [Zn(dhmdb)(1,10-phen)]n(MOF-10) | 第73-75页 |
4.4.5 [Zn(bpndc)(H_2O)]∞(MOF-11)[Cd(bpndc)(H_2O)]∞(MOF-12) | 第75-78页 |
4.4.6 {[Cd3(bpndc)3(bpp)]·2DMF·2EtOH}n(MOF-13) | 第78-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5.1 总结 | 第88-89页 |
5.2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附录A MOF1-13 的非氢原子坐标[]及热参数[~2] | 第98-11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