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效益分析及激励政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光伏发电项目效益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农村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运营模式及利益相关者分析第15-22页
    2.1 农村光伏发电存在问题分析第15-16页
    2.2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第16-18页
    2.3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与运营模式分析第18-21页
        2.3.1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模式第18页
        2.3.2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运营模式第18-20页
        2.3.3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结算方式第20-21页
        2.3.4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运营模式组合分类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效益分析体系构建第22-32页
    3.1 光伏发电项目成本、发电量、收入及利润第22-24页
        3.1.1 光伏发电项目成本第22页
        3.1.2 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第22-24页
        3.1.3 光伏发电项目收入及利润第24页
    3.2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体系第24-29页
        3.2.1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第24-26页
        3.2.2 不同运营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经济效益分析体系第26-29页
            3.2.2.1 “自建自用,全额上网”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经济效益第26-27页
            3.2.2.2 “自建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经济效益第27页
            3.2.2.3 “合同能源管理,全额上网”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经济效益第27-28页
            3.2.2.4 “合同能源管理,余电上网”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经济效益第28-29页
    3.3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环境效益分析体系第29-30页
        3.3.1 项目环境效益分析模型第29-30页
        3.3.2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环境效益分析体系第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效益实证分析第32-58页
    4.1 农村户用型光伏发电项目利益相关者效益实证分析第32-48页
        4.1.1 户用型光伏发电项目发电总成本、发电量、用户用电量第32-35页
        4.1.2 户用型光伏发电项目不同运营模式利益相关者效益分析第35-48页
            4.1.2.1 “自建自用,全额上网”模式利益相关者效益分析第36-39页
            4.1.2.2 “自建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利益相关者效益分析第39-42页
            4.1.2.3 “合同能源管理,余电上网”模式利益相关者效益分析第42-46页
            4.1.2.4 “合同能源管理,全额上网”模式利益相关者效益分析第46-48页
    4.2 农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利益相关者效益实证分析第48-57页
        4.2.1 农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用户用电量第48-50页
        4.2.2 农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不同运营模式利益相关者效益分析第50-57页
            4.2.2.1 “集体自建,余电上网”模式利益相关者效益分析第50-53页
            4.2.2.2 “合同能源管理,余电上网”模式利益相关者效益分析第53-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激励政策研究第58-66页
    5.1 我国现有光伏发电激励政策第58-59页
    5.2 农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不同运营模式激励政策敏感性分析第59-62页
        5.2.1 “自建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激励政策敏感性分析第59-60页
        5.2.2 “合同能源管理,余电上网”模式激励政策敏感性分析第60-62页
    5.3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激励政策建议第62-65页
        5.3.1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推广效果——以河北省为例第62-63页
        5.3.2 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激励政策建议第63-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表第70-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工业园区空间转型及其规划应对--基于“生产”到“消费”演进的视角
下一篇:CH葡萄酒有限公司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