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府际协同视角下京津冀区域环境行政执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1 京津冀区域日趋严峻的环境恶化态势第10页
        1.1.2 环境行政执法在环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第10-12页
    1.2 选题意义第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现实意义第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3.1 府际协同理论研究第12-13页
        1.3.2 跨区域环境行政执法研究第13-16页
        1.3.3 研究述评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1.4.2 案例研究法第17-18页
        1.4.3 比较研究法第18-19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7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0-22页
        2.1.1 行政执法第20页
        2.1.2 环境行政执法第20-21页
        2.1.3 跨区域环境行政执法第21-22页
    2.2 府际协同理论第22-25页
        2.2.1 府际关系第22页
        2.2.2 协同理论第22-23页
        2.2.3 府际协同第23-25页
    2.3 府际协同在跨区域环境行政执法中的适用性第25-27页
        2.3.1 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第25页
        2.3.2 环境资源的整体性第25页
        2.3.3 政府是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第25-26页
        2.3.4 政府是环境管理的主导力量第26-27页
第3章 京津冀区域现行环境行政执法模式分析第27-43页
    3.1 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状况介绍第27-30页
        3.1.1 大气污染第27-28页
        3.1.2 水污染第28-30页
        3.1.3 土地污染第30页
    3.2 传统属地主义环境行政执法模式第30-33页
        3.2.1 传统属地主义环境行政执法模式的概念与特点第30-32页
        3.2.2 传统属地主义环境行政执法模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第32-33页
    3.3 松散合作主义环境行政执法模式第33-43页
        3.3.1 松散合作主义环境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点第33-34页
        3.3.2 松散的合作主义环境行政执法的形成原因第34-35页
        3.3.3 松散的合作主义环境行政执法的主要形式第35-36页
        3.3.4 松散合作主义环境行政执法具体案例分析第36-39页
        3.3.5 松散的合作主义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第39-41页
        3.3.6 松散的合作主义环境行政执法乏力的原因第41-43页
第4章 国内外跨区域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的经验与启示第43-55页
    4.1 加州南海岸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第43-48页
        4.1.1 加州南海岸空气污染简介第43页
        4.1.2 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措施第43-47页
        4.1.3 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成果第47-48页
    4.2 太浦河流域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第48-53页
        4.2.1 太浦河水污染状况介绍第48-49页
        4.2.2 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探索第49-52页
        4.2.3 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成效第52-53页
    4.3 国内外跨区域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的经验借鉴第53-55页
        4.3.1 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合作第53页
        4.3.2 制定完善的协同环境行政执法法律第53-54页
        4.3.3 设立权威的协同环境行政执法机构第54页
        4.3.4 建立有效的协同环境行政执法机制第54-55页
第5章 京津冀区域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模式建构第55-67页
    5.1 培育形成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的统一理念和思想第56-57页
        5.1.1 合作共赢理念第56页
        5.1.2 府际协同理念第56页
        5.1.3 生态环保理念第56-57页
    5.2 制定和完善京津冀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法律制度第57-58页
        5.2.1 建立政府合作相关法律法规第57页
        5.2.2 完善政府环境责任法律法规第57-58页
    5.3 创设京津冀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协调机构第58-61页
        5.3.1 创设的新机构和目前环境管理机构的区分及整合第58-59页
        5.3.2 机构设立方式第59-60页
        5.3.3 机构职能安排第60-61页
    5.4 构建京津冀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相关机制第61-64页
        5.4.1 信息共享机制第61-62页
        5.4.2 资金共筹机制第62页
        5.4.3 生态补偿机制第62-63页
        5.4.4 监督约束机制第63页
        5.4.5 责任追究机制第63-64页
    5.5 形成京津冀府际协同环境行政执法具体措施第64-67页
        5.5.1 统一执法标准第64页
        5.5.2 强化执法队伍第64-65页
        5.5.3 实现执法联动第65页
        5.5.4 应急响应联动第65-66页
        5.5.5 重大项目会商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第67-69页
    6.1 研究结论第67-68页
        6.1.1 环境行政执法是推进区域性环境治理的着力点第67页
        6.1.2 府际协同合作是强化跨区域环境执法的突破口第67页
        6.1.3 府际协同执法是破除京津冀环境危机的关键点第67-68页
    6.2 研究不足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usicomycins立体构型确定及抗肿瘤机构研究
下一篇:中国和也门大学招生录取制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