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和田羊概述 | 第11-13页 |
1.2 绵羊毛囊发育概述 | 第13-15页 |
1.3 绵羊毛囊相关基因与蛋白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 实验技术 | 第18-19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新疆和田羊皮肤毛囊密度及形态学观察 | 第21-34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2.2.1 和田羊皮肤毛囊形态学观察 | 第25-27页 |
2.2.2 毛球部形态学观察 | 第27-28页 |
2.2.3 毛囊群观察 | 第28-29页 |
2.2.4 毛囊密度及S/P比值 | 第29-30页 |
2.3 讨论 | 第30-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和田羊皮肤角蛋白基因克隆分析 | 第34-48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4-43页 |
3.2 结果 | 第43-46页 |
3.2.1 获取和田羊皮肤总RNA和cDNA | 第43页 |
3.2.2 和田羊皮肤角蛋白KAPs、KIFs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43-44页 |
3.2.3 和田羊皮肤角蛋白基因克隆鉴定结果 | 第44-46页 |
3.2.4 和田羊皮肤角蛋白基因测序分析 | 第46页 |
3.3 讨论 | 第46-47页 |
3.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和田羊皮肤角蛋白基因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 第48-6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4.2 结果 | 第50-62页 |
4.2.1 获取和田羊皮肤总RNA和cDNA | 第50页 |
4.2.2 线性化质粒 | 第50-52页 |
4.2.3 和田羊皮肤角蛋白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52-62页 |
4.3 讨论 | 第62-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