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产量及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3-25页
    1.1 QTL定位的原理及方法第13-14页
        1.1.1 QTL定位的原理第13页
        1.1.2 QTL定位的步骤第13页
        1.1.3 QTL的初定位第13-14页
        1.1.4 QTL的精细定位第14页
    1.2 水稻粒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关联分析定位第15-17页
    1.4 水稻耐淹性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1 水淹胁迫对我国水稻的危害第17-18页
        1.4.2 水淹胁迫的产生第18-19页
        1.4.3 水稻耐淹的分子机理研究第19页
    1.5 逆境胁迫下的钙信号第19-22页
        1.5.1 Ca~(2+)信号第19-20页
        1.5.2 Ca~(2+)信号的调节蛋白第20-22页
            1.5.2.1 钙调素第20-21页
            1.5.2.2 钙依赖蛋白激酶第21页
            1.5.2.3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第21-22页
    1.6 植物CBL-CIPK信号系统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6.1 CBL-CIPK信号通路的激活第22-23页
        1.6.2 CBL-CIPK信号通路在植物响应逆境中的作用第23-24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40页
    2.1 材料第25-28页
        2.1.1 植物材料第25页
        2.1.2 载体与菌株第25页
        2.1.3 主要试剂第25-26页
        2.1.4 实验引物第26-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40页
        2.2.1 CTAB法提取水稻基因组DNA第28页
        2.2.2 水稻基因组RNA的提取及反转录为cDNA第28-30页
        2.2.3 半定量PCR第30-31页
        2.2.4 DNA片段的扩增与载体的构建第31-35页
            2.2.4.1 DNA片段的扩增第31页
            2.2.4.2 目的片段的胶回收第31-33页
            2.2.4.3 酶切反应第33页
            2.2.4.4 连接反应第33页
            2.2.4.5 质粒DNA的提取第33-35页
        2.2.5 大肠杆菌及农杆菌的转化第35-36页
            2.2.5.1 大肠杆菌的转化第35页
            2.2.5.2 农杆菌的转化第35-36页
        2.2.6 淀粉酶的活性测定第36-37页
        2.2.7 植物蛋白免疫印染技术第37-38页
            2.2.7.1 SDS-PAGE电泳第37页
            2.2.7.2 Western Blot第37-38页
        2.2.8 Ca~(2+)通量在水稻胚芽鞘中的测定第38页
        2.2.9 GUS报告基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第38-40页
            2.2.9.1 GUS报告基因的定性检测第38-39页
            2.2.9.2 GUS报告基因的定量检测第39-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65页
    3.1 控制水稻籽粒厚度基因的QTL定位第40-49页
        3.1.1 大粒突变体粒型的表型分析第40-41页
        3.1.2 水稻粒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41-42页
        3.1.3 粒型相关QTL的初定位第42-43页
        3.1.4 控制粒厚的主效QTL位点qGT2的精细定位第43-45页
            3.1.4.1 构建qGT2的近等基因系第43-44页
            3.1.4.2 利用高通量测序结果预测qGT2区域内候选基因第44-45页
        3.1.5 候选SNP位点在F2代极端厚粒中的连锁分析第45-48页
        3.1.6 候选基因的分析第48-49页
    3.2 OsCBL10在水稻萌发时抗淹能力调控中的分子机制第49-65页
        3.2.1 不同水稻品种对水淹胁迫的响应第49-50页
        3.2.2 OsCBL10作为候选基因在水淹过程中介导钙信号第50-55页
            3.2.2.1 水淹胁迫下两种水稻Ca~(2+)流量的变化第50-51页
            3.2.2.2 水淹萌发过程中可能有钙结合蛋白的参与第51-52页
            3.2.2.3 OsCBL10可能是不同品种水稻种子水淹敏感性的候选基因第52页
            3.2.2.4 利用转基因技术验证在水稻种子水淹萌发中OsCBL10的作用第52-55页
        3.2.3 OsCBL10的启动子区域可能在水淹萌发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第55-61页
            3.2.3.1 耐淹和非耐淹水稻在OsCBL10启动子区域存在差异第55-57页
            3.2.3.2 利用两种生态型的多个品种对OsCBL10响应水淹胁迫进行验证第57-58页
            3.2.3.3 比较两种类型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第58-61页
        3.2.4 寻找OsCBL10的下游信号第61页
        3.2.5 OsCBL10在水稻水淹萌发过程中调控OsCIPK15介导的糖信号转导第61-65页
4 讨论第65-69页
    4.1 高通量测序与BSA法相结合的快速定位方法第65页
    4.2 候选基因的验证第65-66页
    4.3 水稻其他粒型相关基因的确定第66页
    4.4 粒型相关基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66页
    4.5 水稻萌发过程中的水淹耐受性也是农业生产上一个重要性状第66-67页
    4.6 钙信号是应对水淹胁迫的关键信号第67页
    4.7 OsCBL10调节不同水稻品种的水淹耐受性第67-68页
    4.8 CBL-CIPK介导的Ca~(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水稻的水淹耐受性第68-69页
5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变异分析及TAG13毒株在细胞传代的研究
下一篇:阿特拉津厌氧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