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0页 |
1.2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 第10-11页 |
1.2.1 大气沉降 | 第10-11页 |
1.2.2 污水灌溉 | 第11页 |
1.2.3 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和堆放 | 第11页 |
1.2.4 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 第11页 |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 第11-12页 |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2-13页 |
1.5 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 | 第13-15页 |
1.5.1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 第13-14页 |
1.5.2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 | 第14-15页 |
1.6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7 土壤Cd污染概况 | 第17页 |
1.8 化学强化剂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9 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9.1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1.9.2 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1.9.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Cd胁迫对金盏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1-2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试验设计与步骤 | 第21-22页 |
2.2.1 实验设计 | 第21页 |
2.2.2 试验步骤 | 第21-22页 |
2.3 测试指标 | 第22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22-25页 |
2.4.1 Cd胁迫对金盏菊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2 Cd胁迫对金盏菊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3 Cd胁迫对金盏菊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第24页 |
2.4.4 Cd胁迫对金盏菊幼苗根系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Cd污染条件下金盏菊的耐性及积累性研究 | 第27-33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3.2.1 实验条件 | 第27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2.3 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3.2.4 盆栽实验与育苗 | 第28页 |
3.2.5 金盏菊的生长管理 | 第28页 |
3.2.6 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3.3.1 不同浓度的Cd处理下金盏菊的生物量分析 | 第28-29页 |
3.3.2 不同处理下金盏菊对Cd的积累性研究 | 第29-31页 |
3.4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SDS和EGTA作用下金盏菊对Cd的耐性和积累性研究 | 第33-52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4.2.1 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4.2.2 金盏菊的育苗和生长管理 | 第34页 |
4.2.3 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0页 |
4.3.1 SDS和EGTA对金盏菊耐性的影响 | 第35-40页 |
4.3.2 SDS和EGTA对金盏菊Cd含量的影响 | 第40-43页 |
4.3.3 SDS和EGTA处理下金盏菊各部分Cd的积累量 | 第43-46页 |
4.3.4 SDS和EGTA对金盏菊转移系数、地上富集系数及耐性系数的影响 | 第46-50页 |
4.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2-56页 |
5.1 讨论 | 第52-54页 |
5.1.1 种子发芽试验分析 | 第52页 |
5.1.2 Cd浓度梯度试验分析 | 第52-53页 |
5.1.3 化学强化试验分析 | 第53-54页 |
5.2 总结论 | 第54-55页 |
5.3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