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8-2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第21-31页 |
2.1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6页 |
2.1.1 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21页 |
2.1.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1.3 股权激励的要素 | 第23-26页 |
2.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26-30页 |
2.2.1 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 | 第26页 |
2.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6-27页 |
2.2.3 盈余管理的手段与识别方法 | 第27-30页 |
2.3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和经济后果的关系分析 | 第30-31页 |
第3章 行业背景及焦作万方基本情况介绍 | 第31-37页 |
3.1 焦作万方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31-33页 |
3.1.1 焦作万方公司简介 | 第31页 |
3.1.2 焦作万方组织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3.1.3 焦作万方基本财务状况简介 | 第32-33页 |
3.2 限制性股票激励草案实施前后的背景及方案内容介绍 | 第33-34页 |
3.2.1 草案实施前的行业背景简介 | 第33-34页 |
3.2.2 激励方案的主要内容 | 第34页 |
3.3 股权激励方案与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 第34-37页 |
3.3.1 股权激励业绩条件与盈余管理分析 | 第34-35页 |
3.3.2 授权日与盈余管理 | 第35-36页 |
3.3.3 行权时间与盈余管理 | 第36-37页 |
第4章 焦作万方股权激励下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 第37-50页 |
4.1 主要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分析 | 第37-41页 |
4.1.1 利润指标变动趋势分析 | 第37-40页 |
4.1.2 净资产收益率变动趋势分析 | 第40-41页 |
4.2 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 第41-45页 |
4.2.1 通过应收账款控制交易确认收入 | 第41页 |
4.2.2 通过预收账款控制交易确认收入 | 第41-43页 |
4.2.3 通过费用资本化手段凸显利润 | 第43页 |
4.2.4 通过控制费用类科目 | 第43-45页 |
4.3 焦作万方盈余管理检验与分析 | 第45-47页 |
4.3.1 盈余管理检验模型 | 第45-46页 |
4.3.2 数据来源 | 第46页 |
4.3.3 盈余管理的检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4 焦作万方公司盈余管理后果分析 | 第47-50页 |
第5章 案例启示 | 第50-54页 |
5.1 建立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 | 第50-51页 |
5.1.1 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模式 | 第50页 |
5.1.2 设置合理的行权业绩条件 | 第50-51页 |
5.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 第51-52页 |
5.2.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51-52页 |
5.2.2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 第52页 |
5.3 加强各部门监管力度 | 第52-54页 |
5.3.1 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管 | 第52-53页 |
5.3.2 加强政府部门对股权激励企业的监管力度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