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品种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 | 第13页 |
1.2.2 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3 水肥用量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 | 第14-16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18-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1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2.1.2 试验方案与实施 | 第18-19页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9页 |
2.1.4 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2.1.5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9页 |
2.2.1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3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4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5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 第24-27页 |
2.2.6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7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8页 |
2.2.8 品种和密度对玉米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品种、密度及水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31-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3.1.1 试验区概况 | 第31页 |
3.1.2 试验方案与实施 | 第31-32页 |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2页 |
3.1.4 计算方法 | 第32页 |
3.1.5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6页 |
3.2.1 品种、密度及水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2 品种、密度及水肥用量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3 品种、密度及水肥用量对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36页 |
3.2.4 品种、密度及水肥用量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5 品种、密度及水肥用量对玉米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6 品种、密度及水肥用量对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7 品种、密度及水肥用量对玉米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3.2.8 品种、密度及水肥用量对玉米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 讨论 | 第46-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品种和水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49-6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4.1.1 试验区概况 | 第49页 |
4.1.2 试验方案与实施 | 第49-50页 |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50页 |
4.1.4 计算方法 | 第50页 |
4.1.5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9页 |
4.2.1 品种和水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4.2.2 品种和水肥用量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 | 第52页 |
4.2.3 品种和水肥用量对小麦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4 品种和水肥用量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5 品种和水肥用量对小麦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6 品种和水肥用量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7 品种和水肥用量对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8 品种和水肥用量对小麦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 讨论 | 第59-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2页 |
5.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