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2 共振、同步行为及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1.2.1 噪声影响 | 第13页 |
1.2.2 突触影响 | 第13-14页 |
1.2.3 时滞影响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 内容安排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基本知识 | 第18-24页 |
2.1 神经元基础知识 | 第18-20页 |
2.1.1 神经元结构和其电学特性 | 第18-19页 |
2.1.2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 第19-20页 |
2.1.3 神经元膜的等效电路 | 第20页 |
2.2 突触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2.3 二维Rulkov映射神经元模型 | 第22页 |
2.4 小世界网络模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部分时滞对兴奋性电突触耦合的小世界网络随机多共振的影响 | 第24-40页 |
3.1 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3.2 随机多共振的衡量参数 | 第25页 |
3.3 部分时滞对WS小世界神经元网络随机多共振行为的影响 | 第25-31页 |
3.3.1 噪声强度的选取 | 第26-27页 |
3.3.2 部分时滞诱发的随机多共振 | 第27-29页 |
3.3.3 重连概率P对随机多共振的影响 | 第29页 |
3.3.4 神经元网络边的总数对随机多共振的影响 | 第29-31页 |
3.4 部分时滞对NW小世界神经元网络随机多共振行为的影响 | 第31-37页 |
3.4.1 噪声对随机多共振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2 部分时滞诱发的随机多共振 | 第33-35页 |
3.4.3 加边概率P对随机多共振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4 噪声和耦合强度对多共振的共同影响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混合突触和部分时滞对小世界网络随机共振的影响 | 第40-54页 |
4.1 模型介绍 | 第40-42页 |
4.2 噪声和混合突触对随机共振的影响 | 第42-48页 |
4.2.1 机理分析 | 第46-48页 |
4.3 部分时滞对混合网络随机共振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 部分时滞和噪声对随机共振的混合作用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部分时滞对混合突触小世界神经元网络同步转迁的影响 | 第54-64页 |
5.1 模型介绍 | 第54页 |
5.2 网络拓扑及度量指标 | 第54-55页 |
5.3 部分时滞对同步转迁的影响 | 第55-60页 |
5.3.1 CaseⅠ | 第55-56页 |
5.3.2 CaseⅡ | 第56-58页 |
5.3.3 CaseⅢ | 第58-59页 |
5.3.4 机理解释 | 第59-60页 |
5.4 网络拓扑对同步转迁的影响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8页 |
6.1 总结 | 第64-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