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动力、农村能源论文--生物能(生物质能)的应用论文--沼气论文

沼气发酵复合菌系厌氧发酵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6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背景第11页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治理概述第12-13页
        1.2.1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第12页
        1.2.2 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现状第12-13页
    1.3 沼气厌氧发酵研究进展概述第13-15页
        1.3.1 沼气发酵微生物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2 沼气发酵工艺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 厌氧发酵的基本原理第15-17页
        1.4.1 水解阶段第16页
        1.4.2 产酸发酵阶段第16页
        1.4.3 产氢产乙酸阶段第16-17页
        1.4.4 产甲烷阶段第17页
    1.5 影响沼气厌氧发酵的限制因子第17-21页
        1.5.1 温度第18-19页
        1.5.2 C/N第19-20页
        1.5.3 p H第20页
        1.5.4 底物浓度(TS)第20页
        1.5.5 接种物第20-21页
        1.5.6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有机负荷率(OLR)第21页
    1.6 沼气厌氧发酵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21-24页
        1.6.1 常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第22-23页
        1.6.2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第23-24页
    1.7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1.7.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7.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34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6-28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2 实验设备第26-28页
    2.2 实验设计第28-30页
        2.2.1 沼气发酵复合菌系富集与培养条件优化第28-29页
        2.2.2 沼气发酵复合菌系两段式厌氧发酵特性第29页
        2.2.3 两段式厌氧发酵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29-30页
    2.3 实验方法第30-34页
        2.3.1 培养基的配制第30页
        2.3.2 复合菌系微生物MPN计数第30-31页
        2.3.3 常规化学指标分析方法第31-32页
        2.3.4 微生物多样性和形态分析第32-34页
第3章 沼气发酵复合菌系富集与培养条件优化第34-43页
    3.1 沼气发酵复合菌系的富集驯化第34-35页
    3.2 沼气发酵复合菌系培养条件优化第35-41页
        3.2.1 底物浓度(TS)对沼气发酵复合菌系产气效能影响第35-37页
        3.2.2 C/N对沼气发酵复合菌系产气效能影响第37-38页
        3.2.3 初始p H对沼气发酵复合菌系产气效能影响第38-40页
        3.2.4 底物浓度(TS)、C/N和初始p H最优组合分析第40-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沼气发酵复合菌系对两段式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影响第43-52页
    4.1 接种复合菌系对产酸相发酵特性影响第43-47页
        4.1.1 接种复合菌系对产酸相的产气量影响第43-44页
        4.1.2 接种复合菌系对产酸相VFA浓度影响第44-45页
        4.1.3 接种复合菌系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产酸相发酵特性影响第45-47页
    4.2 接种复合菌系对产甲烷相产气效能影响第47-51页
        4.2.1 接种复合菌系对产甲烷相沼气产量影响第47-48页
        4.2.2 接种复合菌系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甲烷相产气效能影响第48-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两段式厌氧发酵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52-65页
    5.1 产酸相微生物群落分析第52-56页
        5.1.1 不同温度稳定运行期细菌多样性分析第52-54页
        5.1.2 不同温度稳定运行期细菌系统发育分析第54-56页
    5.2 产甲烷相微生物群落分析第56-61页
        5.2.1 不同温度稳定运行期细菌多样性分析第56-58页
        5.2.2 不同温度稳定运行期细菌系统发育分析第58-60页
        5.2.3 不同温度稳定运行期产甲烷菌群落分析第60-61页
    5.3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温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第61-63页
        5.3.1 产酸相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温度的响应关系第61-62页
        5.3.2 产甲烷相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温度的响应关系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旱矿区复合微生物菌肥土壤改良实验研究
下一篇:云计算环境下审计研究--以惠州XX云审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