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陶瓷墨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陶瓷墨水的组成 | 第16-20页 |
1.3.1 溶剂型陶瓷墨水组成 | 第16-19页 |
1.3.1.1 陶瓷色料 | 第16-17页 |
1.3.1.2 溶剂 | 第17页 |
1.3.1.3 超分散剂 | 第17-19页 |
1.3.1.4 表面活性剂 | 第19页 |
1.3.1.5 其他助剂 | 第19页 |
1.3.2 水性陶瓷墨水组成 | 第19-20页 |
1.3.2.1 陶瓷色料 | 第19页 |
1.3.2.2 溶剂 | 第19页 |
1.3.2.3 分散剂 | 第19页 |
1.3.2.4 其他助剂 | 第19-20页 |
1.4 陶瓷墨水的主要性能要求 | 第20-25页 |
1.4.1 粒径 | 第21页 |
1.4.2 粘度 | 第21页 |
1.4.3 表面张力 | 第21-22页 |
1.4.4 发色性能 | 第22页 |
1.4.5 pH值 | 第22页 |
1.4.6 电导率 | 第22-23页 |
1.4.7 密度 | 第23页 |
1.4.8 快干性 | 第23-24页 |
1.4.9 分散稳定性 | 第24-25页 |
1.4.10 其他性能指标 | 第25页 |
1.5 陶瓷墨水的制备方法 | 第25-27页 |
1.5.1 溶胶-凝胶法 | 第25-26页 |
1.5.2 反相微乳液法 | 第26页 |
1.5.3 分散法 | 第26-27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28-35页 |
2.1 实验仪器与原料 | 第28-29页 |
2.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8-29页 |
2.1.2 实验原料 | 第29页 |
2.2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9-35页 |
2.2.1 粒径测试 | 第29-30页 |
2.2.2 粘度测试 | 第30-31页 |
2.2.3 表面张力测试 | 第31-32页 |
2.2.4 发色性能检测 | 第32页 |
2.2.5 手持式光学显微镜观测 | 第32页 |
2.2.6 偏光显微镜观测 | 第32-33页 |
2.2.7 扫面电镜检测 | 第33页 |
2.2.8 喷墨打印机上机测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棕色陶瓷墨水的制备 | 第35-69页 |
3.1 实验工艺流程 | 第35页 |
3.2 陶瓷色料的优选及预处理 | 第35-40页 |
3.2.1 陶瓷色料的优选 | 第35-36页 |
3.2.2 陶瓷色料的预处理 | 第36-40页 |
3.3 超分散剂对陶瓷墨水性能的影响 | 第40-47页 |
3.3.1 超分散剂的种类对陶瓷墨水性能的影响 | 第40-43页 |
3.3.2 超分散剂的用量对陶瓷墨水性能的影响 | 第43-47页 |
3.4 固含量对陶瓷墨水性能的影响 | 第47-52页 |
3.5 研磨工艺的优化 | 第52-62页 |
3.5.1 砂磨机 | 第52-53页 |
3.5.2 不用研磨介质对陶瓷墨水性能的影响 | 第53-62页 |
3.5.2.1 不同直径研磨介质对陶瓷墨水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3.5.2.2 研磨介质的效率对陶瓷墨水性能的影响 | 第57-62页 |
3.6 陶瓷墨水中调节剂的使用 | 第62-64页 |
3.7 过滤对墨水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3.8 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67-68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陶瓷墨水的稳定性研究 | 第69-78页 |
4.1 陶瓷墨水稳定性检测方法 | 第69-72页 |
4.2 偏光显微镜观测 | 第72-76页 |
4.3 离心对比实验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喷墨打印机上机应用研究 | 第78-86页 |
5.1 陶瓷喷墨打印机的墨路系统 | 第78-79页 |
5.2 粘度对打印状态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 表面张力对打印状态的影响 | 第80-81页 |
5.4 喷墨机上机实验对陶瓷墨水各方面性能的影响 | 第81-84页 |
5.5 打印效果图 | 第84-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