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气象指数保险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一、国外产品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二、国内产品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一、创新点 | 第23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普洱茶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 第24-37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 | 第24-27页 |
一、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普洱茶气象灾害分析 | 第27-30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27页 |
二、影响分析 | 第27-30页 |
三、普洱茶气象灾害分析 | 第30页 |
第三节 普洱茶气象指数的构建 | 第30-37页 |
一、普洱茶干旱灾害指数 | 第31-32页 |
二、普洱茶低温冻害灾害指数 | 第32-33页 |
三、普洱茶连阴雨灾害指数 | 第33-34页 |
四、普洱茶减产率计算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可行性分析 | 第37-45页 |
第一节 推行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论可行性——PEST分析 | 第37-40页 |
一、推行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的政治可行性(P) | 第37-38页 |
二、推行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的经济可行性(E) | 第38-39页 |
三、推行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的社会可行性(S) | 第39页 |
四、推行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的技术可行性(T)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推行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的现实可行性 | 第40-45页 |
一、路径选择 | 第40-41页 |
二、案列分析 | 第41-45页 |
第四章 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的产品设计 | 第45-53页 |
第一节 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纯费率的厘定 | 第45-49页 |
一、普洱茶气象指数模型设计 | 第45-46页 |
二、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纯费率厘定 | 第46-47页 |
三、基差风险分析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合同设计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普洱茶气象指数保险推广方案 | 第50-53页 |
一、确定目标客户 | 第51页 |
二、设立风险承担机构 | 第51页 |
三、建立信贷机制 | 第51-52页 |
四、健全补助机制 | 第52页 |
五、完善综合业务服务能力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8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政策配套制度 | 第54-56页 |
一、政策层面 | 第54页 |
二、市场层面 | 第54-55页 |
三、操作层面 | 第55-56页 |
四、文化层面 | 第56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