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互联网人物属性识别与融合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用户主要地理位置第14-16页
        1.2.2 用户发推位置第16-17页
        1.2.3 推文提到位置第17-19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20-21页
第二章 地理位置识别相关理论第21-28页
    2.1 地理位置识别简介第21页
    2.2 命名实体识别第21-24页
        2.2.1 命名实体识别难点第22-23页
        2.2.2 命名实体识别方法第23-24页
    2.3 地理名词处理第24-25页
    2.4 地理位置聚类第25-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基于地理特征与特征集成的地名识别方法第28-44页
    3.1 研究背景第28页
    3.2 推文预处理第28-30页
    3.3 地理实体特征制定第30-33页
        3.3.1 个体地名特征第31-33页
        3.3.2 组合地名特征第33页
    3.4 特征集成的地名实体识别方法第33-36页
    3.5 方法测试第36-43页
        3.5.1 方法评估标准第36-37页
        3.5.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7-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多种信息融合的用户主要地理位置属性识别方法第44-66页
    4.1 研究背景第44-47页
        4.1.1 主要方法描述第44-46页
        4.1.2 整体流程框架第46-47页
    4.2 建立推特用户数据集第47-49页
    4.3 社交网络朋友信息获取第49-52页
        4.3.1 朋友关系强度确定第50-52页
        4.3.2 朋友地理位置获取第52页
    4.4 用户自身信息获取第52-57页
        4.4.1 用户推文信息获取第53-55页
        4.4.2 用户账号及描述信息获取第55-56页
        4.4.3 用户关注信息获取第56-57页
    4.5 信息融合及用户位置预测第57-61页
        4.5.1 用户信息统一表示第58-59页
        4.5.2 地理位置聚类第59-60页
        4.5.3 用户主要位置预测第60-61页
    4.6 方法测试第61-65页
        4.6.1 方法评估标准第61页
        4.6.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1-65页
    4.7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5.1 本文工作总结第66-67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交媒体中的用户情感极性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图像的三维人体建模及模型的动画展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