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技术论文

高校教学楼热环境及防热保温措施浅议--以山东高校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9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6页
        1.2.1 国内高校教学楼的研究发展概况第9-14页
        1.2.2 国外高校教学楼的研究概况第14-16页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6-17页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7页
    1.5 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山东高校教学楼设计手法分析第18-26页
    2.1 近年来山东高校教学楼发展现状第18-19页
    2.2 近年来山东高校教学楼设计方法第19页
    2.3 影响山东地区高校教学楼室内光热环境的因素第19-23页
        2.3.1 山东地区气候特征第20-22页
        2.3.2 校园建筑自身的特点第22-23页
        2.3.3 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因素第23页
    2.4 研究对象第23-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教学楼群室内热环境调查与测试第26-37页
    3.1 楼群过渡季调查与测试第26-31页
        3.1.1 过渡季室内热环境问卷调查分析第26-30页
        3.1.2 过渡季室内热环境测试分析第30-31页
    3.2 楼群夏季室内测试第31-34页
        3.2.1 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分析第32-34页
    3.3 楼群冬季室内测试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影响建筑群室内热环境的建筑自身因素分析第37-47页
    4.1 遮阳措施分析评价第37-41页
        4.1.1 窗户外遮阳措施评价分析第39-40页
        4.1.2 屋顶遮阳措施评价分析第40-41页
    4.2 楼群通风设计分析第41-42页
        4.2.1 楼群错列式布局第41-42页
        4.2.2 1 号楼内院式布局第42页
    4.3 楼群外围护结构设计即保温措施分析第42-46页
        4.3.1 建筑体形的设计分析第42-43页
        4.3.2 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分析第43-44页
        4.3.3 建筑的密闭性设计分析第44-45页
        4.3.4 冷凝现象分析(热桥部位的特殊处理)第45-46页
    4.4 本章小节第46-47页
第五章 改善建筑热环境的其他措施探讨第47-50页
    5.1 景观系统第47页
        5.1.1 植物第47页
        5.1.2 绿地第47页
        5.1.3 庭院绿化第47页
    5.2 屋顶绿化第47-48页
    5.3 墙体绿化第48页
    5.4 双层玻璃幕墙第48-49页
    5.5 利用窗户的大小控制太阳辐射或热量的散失第49页
    5.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1.本文的主要结论第50-51页
    2.本文未尽之处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水权理论下的潮白新河水量初步分配方案研究
下一篇:吸附还原催化系统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