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世界能源及煤炭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世界能源及煤炭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中国能源及煤炭现状 | 第11页 |
| ·研究粉煤富锅炉氧助燃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我国粉煤锅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粉煤锅炉富氧助燃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富氧助燃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6页 |
| ·富氧助燃技术介绍 | 第13页 |
| ·富氧技术的进展及现状 | 第13-16页 |
| ·锅炉粉煤燃烧的数值模拟 | 第16-17页 |
|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结论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模拟软件FLUENT概述 | 第18-28页 |
| ·计算流体力学CFD概述 | 第18-24页 |
| ·计算流体力学的主要思想 | 第18页 |
| ·CFD的数值求解方法概述 | 第18-19页 |
| ·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 | 第19页 |
| ·有限体积法 | 第19-24页 |
| ·模拟软件FLUENT概述 | 第24-27页 |
| ·FLUENT概述 | 第24-25页 |
| ·FLUENT软件构成 | 第25页 |
| ·FLUENT的功能 | 第25页 |
| ·FLUENT的特点 | 第25-26页 |
| ·FLUENT应用 | 第26页 |
| ·FLUENT主要模拟功能包括 | 第26-27页 |
| ·FLUENT先进的求解技术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锅炉机组的热平衡 | 第28-34页 |
| ·热平衡方程 | 第28页 |
| ·锅炉的各项热损失 | 第28-31页 |
| ·排烟热损失q_2 | 第29页 |
|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_3 | 第29-30页 |
|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_4 | 第30页 |
| ·散热损失q_5 | 第30页 |
| ·灰渣物理热损失q_6 | 第30-31页 |
| ·富氧助燃技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31-32页 |
| ·减少排烟热损失 | 第31页 |
| ·减少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 第31页 |
| ·减少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 第31-32页 |
| ·减少灰渣物理热损失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粉煤气固两相流流动及燃烧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34-54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粉煤气固两相流流动模型 | 第34-39页 |
| ·湍流流动的基本方程 | 第34-36页 |
| ·湍流模型 | 第36-39页 |
| ·辐射模型 | 第39-44页 |
| ·辐射模型概述 | 第39-41页 |
| ·燃烧辐射模型 | 第41页 |
| ·P-1辐射模型概述 | 第41-44页 |
| ·挥发分析出模型 | 第44-46页 |
| ·挥发分析出模型 | 第44-46页 |
| ·挥发分燃烧模型 | 第46-48页 |
| ·粉煤的焦炭反应模型 | 第48-49页 |
| ·离散相模型 | 第49-52页 |
| ·概述 | 第49-50页 |
| ·颗粒轨道的计算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富氧助燃煤燃烧数值模拟 | 第54-76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炉膛结构 | 第54-55页 |
| ·粉煤富氧助燃的数值模拟 | 第55-75页 |
| ·模拟工况以及所用的煤种分析 | 第55-56页 |
|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56-58页 |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58-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全文总结 | 第76页 |
| ·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 | 第76页 |
| ·展望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