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吡啶蕃与过渡金属及碘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物理性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图表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0页
    1.1 环蕃类化合物研究概况第11-13页
    1.2 吡啶蕃配位化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3-16页
    1.3 硫杂吡啶蕃及配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6-18页
    1.4 碘化学及碘的配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8-19页
    1.5 本论文的工作第19-20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0-28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0-22页
        2.1.1 实验试剂第20-21页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1页
        2.1.3 试剂预处理第21-22页
    2.2 硫杂吡啶番的合成第22-24页
        2.2.1 化合物3,5-bis(chloromethyl)pyridine 18 的合成第22页
        2.2.2 化合物2,11-dithia[3.3](3,5)pyridinophane 16 、2,11,20-trithia-[3.3.3](3,5)pyridinophane 17、2,11,20,29-tetrathia[3.3.3.3](3,5)pyridinophane 20、2,11,20,29,38-tetrathia[3.3.3.3.3](3,5) pyridinophane 21 的合成第22-24页
    2.3 硫杂吡啶番与Cu(Ⅱ)所形成的配合物22 的合成第24页
    2.4 硫杂吡啶番与Zn(Ⅱ)所形成的配合物23 的合成第24页
    2.5 硫杂吡啶番与Co(Ⅱ)所形成的配合物24 的合成第24-25页
    2.6 硫杂吡啶番与 I2所形成的配合物 25 的合成第25页
    2.7 化合物的表征第25-28页
        2.7.1 熔点的测定第25页
        2.7.2 核磁共振检测第25页
        2.7.3 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第25-26页
        2.7.4 晶体结构测定第26页
        2.7.5 热稳定性测定第26页
        2.7.6 元素含量测定第26页
        2.7.7 导电率测定第26-27页
        2.7.8 磁学性质测定第27-28页
第3章 结果与讨论第28-55页
    3.1 硫杂吡啶番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第28-30页
        3.1.1 硫杂吡啶蕃的合成及路线选择第28-29页
        3.1.2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29页
        3.1.3 碘配合物的合成第29-30页
    3.2 配合物22 的X-Ray 晶体结构分析第30-34页
    3.3 配合物23 的X-Ray 晶体结构分析第34-39页
    3.4 配合物24 的X-Ray 晶体结构分析第39-44页
    3.5 配合物25 的X-Ray 晶体结构分析第44-47页
    3.6 硫杂吡啶番及其配合物的UV 谱图第47-49页
    3.7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第49-51页
        3.7.1 配合物22 的热重分析第49-50页
        3.7.2 配合物23 的热重分析第50-51页
        3.7.3 配合物24 的热重分析第51页
    3.8 硫杂吡啶番及其金属配合物的1H NMR 谱图分析第51-52页
    3.9 配合物25 的导电性分析第52-53页
    3.10 配合物22、24 的磁学性质分析第53-55页
        3.10.1 配合物22 的磁学性质分析第53页
        3.10.2 配合物24 的磁学性质分析第53-55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4.1 结论第55-56页
    4.2 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罗丹明类标记分子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人胱抑素C二聚体结构的拉伸分子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