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由来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相关文献梳理 | 第10-13页 |
(一) 社区参与的角度 | 第10页 |
(二) 社会资本理论 | 第10页 |
(三) 台湾社区建设的本土研究 | 第10-12页 |
(四) 大陆对于台湾社区建设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五) 评述与前瞻 | 第13页 |
三、社区、社区发展、社区总体营造概念 | 第13-17页 |
(一) 社区 | 第13-15页 |
(二) 社区发展 | 第15-16页 |
(三) 社区总体营造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台湾社区的时代面貌 | 第18-21页 |
一、传统意义上的台湾社区 | 第18-19页 |
二、现代意义上的台湾社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台湾社区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 第21-36页 |
一、台湾社区的组织 | 第21-27页 |
(一) 台湾社区组织变迁 | 第21-22页 |
(二) 台湾社区的组织结构和人事关系 | 第22-27页 |
二、台湾社区的运行机制 | 第27-36页 |
(一) 台湾社区治理系统及权力关系 | 第27-32页 |
(二) 台湾社区功能运转 | 第32-36页 |
第四章 从社区发展到社区营造 | 第36-45页 |
一、台湾社区发展 | 第36-39页 |
(一) 台湾基层民生建设运动(1955年-1965年) | 第36-37页 |
(二) 民生主义阶段(1965年-1993年) | 第37-39页 |
二、台湾社区营造(始于1993年) | 第39-45页 |
(一) "社区总体营造计划"(1993年-2002年) | 第39-41页 |
(二) "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2002年-2005年) | 第41-43页 |
(三) 注重城乡统筹的"健康社区六星计划"(2005年-2008年) | 第43-44页 |
(四) 开始推动"新故乡社区营造第二期计划"(2008年至2013年)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台湾社区建设的总结与启示 | 第45-50页 |
一、台湾社区建设的总结 | 第45-48页 |
二、台湾社区建设的启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