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沉淀—生物联合强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垃圾渗滤液的形成及危害 | 第9-13页 |
1.2.1 垃圾渗滤液的形成 | 第9-10页 |
1.2.2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 第10-13页 |
1.3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 第13-21页 |
1.3.1 生物法 | 第13-16页 |
1.3.2 物理法 | 第16-17页 |
1.3.3 生化处理法 | 第17页 |
1.3.4 化学处理法 | 第17-20页 |
1.3.5 物化处理法 | 第20-21页 |
1.4 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 | 第21页 |
1.5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 第21-22页 |
1.5.1 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5.2 发展方向 | 第22页 |
1.6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2-24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2.1 土壤来源 | 第24页 |
2.2 培养基 | 第24-25页 |
2.2.1 分离培养基 | 第24-25页 |
2.2.2 发酵培养基 | 第25页 |
2.2.3 生化试验培养基 | 第25页 |
2.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筛选 | 第25-26页 |
2.3.1 土壤溶液的配制 | 第25页 |
2.3.2 涂布 | 第25-26页 |
2.3.3 菌体培养 | 第26页 |
2.3.4 菌种的分离和纯化 | 第26页 |
2.3.5 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26页 |
2.4 絮凝剂产生菌的鉴定 | 第26-28页 |
2.4.1 革兰氏染色实验 | 第26-27页 |
2.4.2 生理生化实验 | 第27-28页 |
2.5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8页 |
2.6 微生物絮凝剂对各种模拟废水的处理 | 第28-30页 |
2.6.1 絮凝率的测定 | 第28-29页 |
2.6.2 NH_3-N 浓度的测定 | 第29页 |
2.6.3 浊度的测定 | 第29页 |
2.6.4 COD 浓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2.7 微生物絮凝剂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 第30-31页 |
2.7.1 稀释倍数的选择 | 第30-31页 |
2.7.2 联合工艺的选择 | 第31页 |
2.7.3 微波-Fenton 法的优化 | 第31页 |
2.7.4 垃圾渗滤液絮凝条件的优化 | 第31页 |
2.8 微生物絮凝的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2.8.1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布 | 第31页 |
2.8.2 微生物絮凝剂的热稳定性 | 第31页 |
2.8.3 微生物絮凝剂的鉴定 | 第31-33页 |
2.8.4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 | 第33页 |
2.8.5 微生物絮凝剂的红外分析 | 第33页 |
2.9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34-38页 |
3.1 菌种的分离和筛选 | 第34-35页 |
3.1.1 菌种的分离结果 | 第34页 |
3.1.2 菌种的筛选结果 | 第34-35页 |
3.2 菌种的鉴定 | 第35-37页 |
3.2.1 菌落生长特征 | 第35页 |
3.2.2 形态及生理特征 | 第35-36页 |
3.2.3 Be-3 的生理生化实验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微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8-44页 |
4.1 碳源的的优化 | 第38-40页 |
4.1.1 最佳单碳源的选择 | 第38-39页 |
4.1.2 碳源浓度的选择 | 第39页 |
4.1.3 复合碳源及复合比的优化 | 第39-40页 |
4.2 氮源的优化 | 第40-41页 |
4.3 无机盐的优化 | 第41页 |
4.4 初始pH 的优化 | 第41-42页 |
4.5 培养时间的优化 | 第42-43页 |
4.6 通气量的优化 | 第4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微生物絮凝剂对废水的处理 | 第44-53页 |
5.1 微生物絮凝剂对各种模拟废水的处理研究 | 第44-45页 |
5.1.1 净化指标 | 第44页 |
5.1.2 NH_3-N 浓度的测定 | 第44-45页 |
5.1.3 微生物絮凝剂对模拟废水的处理结果 | 第45页 |
5.2 联合强化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 | 第45-52页 |
5.2.1 稀释倍数的选择 | 第45-46页 |
5.2.2 联合工艺的选择 | 第46页 |
5.2.3 微波-Fenton 工艺的优化 | 第46-49页 |
5.2.4 微生物絮凝条件的优化 | 第49-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及鉴定 | 第53-57页 |
6.1 微生物絮凝剂活性的分布 | 第53页 |
6.2 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 | 第53-54页 |
6.2.1 微生物絮凝剂的热稳定性 | 第53-54页 |
6.2.2 微生物絮凝剂的显色反应 | 第54页 |
6.3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 | 第54-55页 |
6.4 微生物絮凝剂的红外分析 | 第55-5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7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