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车削加工及车床(旋床)论文

大型筒节车削系统关键部件变形与振动仿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2-14页
        1.2.1 大型筒节切削加工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薄壁筒节切削加工变形及有限元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加工大型筒节系统关键件加工振动及有限元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4 大型切削系统振动建模的研究现状第14页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大型薄壁焊接筒节材料特性及加工状态分析第16-19页
    2.1 核电筒节容器材料特性分析第16-17页
        2.1.1 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总体结构和作用第16页
        2.1.2 F4E- AP101 不锈钢的材料特性第16-17页
    2.2 大型焊接筒节加工状态分析第17-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车削大型薄壁焊接筒节系统关键部件的建模第19-24页
    3.1 车削刀具的建模设计第19-21页
        3.1.1 大型薄壁筒内环面的加工要求第19页
        3.1.2 刀具结构的总体建模设计第19-21页
    3.2 大型薄壁焊接筒节的实体建模第21页
    3.3 大型立式简化车床刀架系统的实体建模第21-22页
    3.4 大型立式简化车床总体建模第22-23页
    3.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4章 车削大型筒节内环面系统关键件变形及动力学特性研究第24-39页
    4.1 车削大型薄壁焊接筒节内环面时切削力的计算第24-25页
    4.2 大型薄壁焊接筒节的切削变形分析第25-27页
        4.2.1 筒节的模型及材料参数第25页
        4.2.2 筒节变形及应力分布分析第25-27页
    4.3 刀具的切削变形及应力分析第27-28页
        4.3.1 悬伸量为 190 mm 时刀具变形分析第27-28页
        4.3.2 不同悬伸量时刀具的变形分析第28页
    4.4 刀架系统的切削变形及应力分布分析第28-31页
        4.4.1 刀具悬伸量为 130 mm 时刀架系统变形分析第29-30页
        4.4.2 不同刀具悬伸量时刀架系统变形分析第30-31页
    4.5 工艺系统关键部件的动力学模态研究第31-35页
        4.5.1 大型筒节的动力学模态研究第31-32页
        4.5.2 车削刀具的动力学模态研究第32-33页
        4.5.3 刀架系统的动力学模态研究第33-34页
        4.5.4 立柱及刀架系统总体的动力学模态研究第34-35页
    4.6 工艺系统关键部件的动力学响应研究第35-38页
        4.6.1 刀架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研究第35-37页
        4.6.2 大型筒节的动力学响应研究第37-38页
    4.7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5章 车削大型焊接筒节内环槽时系统稳定性研究第39-58页
    5.1 车削大型薄壁焊接筒节内环槽时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第39-42页
        5.1.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5.1.2 动力学模型的求解第41-42页
    5.2 车削稳定区域分析第42-44页
    5.3 车削过程主要因素对系统切削稳定区域影响的仿真研究第44-48页
        5.3.1 机床工作台转速对极限切削宽度的影响第44-45页
        5.3.2 主振系统固有频率对极限切削宽度的影响第45-46页
        5.3.3 主振系统阻尼比对极限切削宽度的影响第46页
        5.3.4 进给量对极限切削宽度的影响第46-47页
        5.3.5 切削深度对极限切削宽度的影响第47页
        5.3.6 刀具主偏角对极限切削宽度的影响第47-48页
    5.4 基于 MATLAB 稳定性叶瓣曲线仿真程序的开发第48-50页
    5.5 大型车削振动系统动力学参数的预测第50-57页
        5.5.1 主振系统静刚度的预测第50-51页
        5.5.2 主振系统固有频率的预测第51-52页
        5.5.3 主振系统阻尼比的预测第52-55页
        5.5.4 切削刚度系数的预测第55-57页
    5.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不同故障粒度的NoC容错路由算法研究
下一篇:用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的数字化光源设计